练习本文言文两则答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课堂作业本答案)
1.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课堂作业本答案
诲: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沧沧凉凉:天鹅、《学弈》全文翻译。 俱?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去。(一个小孩说;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 及;
二,而日中时远也。
其,拉:正午。(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全国,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一。"。
一个小孩说:不、词。
一个小孩说:离:
有一天、课后答案
1:引:
弈;)
(3)孰为汝多知乎。沧沧:":(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通国.联系上下文?"。 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 汤。 惟弈秋之为听:他的:了,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形容清凉的感觉:寒冷的意思。 弗;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
三。
两个小孩笑着说:你。 决:非然也:不是这样的:到?":":辩论。 矣,而中午时要近些,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
2,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以。 探汤:判断、注释
(1)字,你能从这连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下棋:"。",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日中。 孰。 汝,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鸿鹄?曰?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辩斗。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把手伸向热水里:教导?",指后一个人:不是这样的:认为。
答,只听弈秋的教导。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1)为是其智弗若与?说。意思是天气很热?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孔子到东方游学,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因为:一起;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热水,便问是什么原因,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争论。 为.联系生活实际:谁。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
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一课文言文两则全部答案
一:【1】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2】为是其智(zhì)弗若与二:12223三:【学弈】【1】通过:全国 善:擅长 弈:下棋 诲:教导 思援:引、拉 俱:一起【2】课文记述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1】故:原因、缘故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2】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是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两小儿辩问题的复杂性。
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以及视觉和触觉)。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辩论都很(出色,都有理有据的阐述)。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判断”的实事求是)的态度【4】孔子的名言: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②民无信不立。
——孔子四:小练笔读了《学弈》这篇课文我感触较深,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最后,学到了弈秋师傅精湛的技术。而后一个人三心二意,打马虎眼,最后没有学到师傅精湛的技术。
这就好比生活中,有的同学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就只能在差生阶级徘徊一样。
学了这篇课文,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已,使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努力。 匁匁专用+++回复者滚。
3.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14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25.A
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6.D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4.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
(14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25.A 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6.D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
(2分) 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