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苏武转(高中语文必修4,第12课的译文是什么?急!)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2课<<苏武传>>的译文是什么?急!
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
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对等的人数。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以及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
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
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
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
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
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
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
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
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
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
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
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
这年冬天,丁令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
2.高二必修四(也就是我们目前学习的课文) 《苏武传》的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练习(答案) 一、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 11因泣下沾衿 沾:同“沾” 衿:同“襟”,衣襟。
12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 13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二、请用小括号标出下更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略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临时充任 5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6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7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只“因此”二字连用,相当于所以。
8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9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10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1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去世 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2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三、请用小括号,标注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归 3、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堕:动词使动用法,使……堕 8、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9、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10、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11、(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12、以状(语)武 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14、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5、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名词作动词,结网; 檠: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16、及卫律所(将)降者 将:名词作动词,带领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直译。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 定语: 留在汉者, 被扣留在汉的 全句翻译:送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为降虏于蛮夷 ( 状语后置句) 为:作,充当 状语:于蛮夷,在异族 全句翻译:(你)在异族作奴隶 3、何以女为见 ( 宾语前置句) 何以: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为:语气助词 女为见:见汝为,宾语前置 全句翻译:凭什么要见你。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 谁为:为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全句翻译:你还又为谁(守节)呢? 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 何以: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全句翻译:用什么再加重(罪行)呢? 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全句翻译: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丈人: 古义:老人,长辈。 行:辈份 全句翻译: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8、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 生得:被活抓 全句翻译: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 9、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见:表示被动 乃:才 负:对不起 全句翻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被动句) 后置定语:亡罪夷灭者 夷灭:被全家杀光,动词表被动 全句翻译:无罪而被全家杀光的大臣们有几十家 11、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为:表示被动 成就:提拔,栽培 全句翻译:全被皇帝所提拔 12、劾大不敬 (被动句) 劾:被指挥,动词表示被动 全句翻译:被指控为“大不敬”, 五、简答题。
1、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先杀虞常,降张胜,企图杀鸡儆猴,制造威逼的声势,然后又以“当相坐”之罪胁之,以“复举剑拟之”吓之,企图以武屈之,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之利诱之,总之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手段极其鄙俗,令苏武深恶之。 李陵劝降时,置酒设乐,先是推心置腹地告诉苏武,“终不得归”,何必“空自苦”,紧接着指出其兄弟都被汉武帝害死,挑拨君臣关系,后又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以断其亲情之念,再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进一步离间君臣。
总之,李陵的劝降用的是攻心计,打的是感情版,比起卫律的鄙俗卑劣要高明许多。 两者不同的原因:1、两人与苏。
3.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4文言文的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
(1)通假字(例) 1)举酒属客 (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 3)山川相缪 (通“缭”) 4)?,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5)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古今异义(例)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 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3)一词多义(例)
1)如
A 纵一苇之所如 (往) B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D 如期完成 (按照)
2)属
A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D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E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F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3)固
A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B 雍州之地, yao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4)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刚,才) F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5)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流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失) D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6)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7)苟
A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B 欲苟顺私情 (假如)
8)虽
A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9)异
A 始指异之 (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10)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11)为
A 余自为像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12)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13)乎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B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
C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5)特殊句式(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4.高二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所有虚词总结
1 .以
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把。。。。当作。。。 )
② 汉亦留之以相当( 用 )
③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来 )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来 )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2.为
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都 )
② 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替 )
③ 凿地为坎,置熅火( 作为 )
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成为 )
⑤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是 )
⑥ 何以汝为见( )
⑦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
⑧ 子为父死,亡所恨( 因为 )
3.于
① 为降虏于蛮夷( 被 )
②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在 )
③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到 )
4.因
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为 )
②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在 )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④ 因泣下沾衿( )
5.与
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和 )
② 素与副张胜相知( 和 )
③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参 )
⑤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和 )
6.然
(1)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
(2)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的样子 )
7.乃
① 见犯乃死,重负国( 就 )
② 乃幽武置大窑中( 就 )
③ 羝乳乃得归( )
8.所
① 非汉所望也( 不译 )
②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
③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不译 )
9.其
① 武帝嘉其义( 他的 )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
④ 置煴火,覆武其上( )
⑤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那年 )
5.高二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所有虚词总结
1 .以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把。
当作。
)② 汉亦留之以相当( 用 )③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来 )④ 蹈其背以出血( 而 )⑤ 空以身膏草野( 因 )⑥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来 )⑦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⑧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2.为①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都 )② 常能为汉伏驽射杀之( 替 )③ 凿地为坎,置熅火( 作为 )④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成为 )⑤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是 )⑥ 何以汝为见( )⑦ 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⑧ 子为父死,亡所恨( 因为 )3.于① 为降虏于蛮夷( 被 )②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在 )③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到 )4.因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为 )②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在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④ 因泣下沾衿( )5.与①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和 )② 素与副张胜相知( 和 )③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参 )⑤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和 )6.然(1)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这样 )(2)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
的样子 )7.乃① 见犯乃死,重负国( 就 )② 乃幽武置大窑中( 就 )③ 羝乳乃得归( )8.所① 非汉所望也( 不译 )② 别有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住所 )③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不译 )9.其① 武帝嘉其义( 他的 )② 答其善意( 他的 )③ 其一人夜亡( 那 )④ 置煴火,覆武其上( )⑤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那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