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凌悖什么意思(肴之战)
1.肴之战
悖谬 [汉语拼音]bèimiù [英文]absurd;preposterous ;ridiculous;fantastic [解释] 荒谬,不合常理;亦 背谬 古汉语中:悖---1 惑乱,糊涂 《战国策。
楚策四》:“先生老悖乎?” 2 违背,相冲突 《国语。周语上》:“是以事行而不悖。”
3 怨恨 《肴之战》:“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生悖心。” 4谬误,荒谬 《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
悖谬---《三国志·满宠传》:“宠与 王凌共事不平, 凌支党毁 宠,疲老悖谬。”。
2.悖在掩耳盗铃中读什么
悖 目录[隐藏] 读音 部首笔画 释义 词性及示例 常用词组 康熙字典的解释 英文翻译 [编辑本段]读音 悖 拼音:bèi bó [编辑本段]部首笔画 部首:忄,部外笔画:7,总笔画:10 ; 繁体部首:心,部外笔画:7,总笔画:11 五笔86&98:NFPB 仓颉:PJBD 笔顺编号:4421245521 四角号码:940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6096 [编辑本段]释义 ◎ 混乱,相冲突:~乱。
~逆。~异。
~论。并行不~。
◎惑,违背道理,谬误:~谬。~惑。
[编辑本段]词性及示例 ◎悖 bèi 〈动〉 (1) (形声。从心,孛( bèi)声。
本义:违反,违背) (2) 同本义 [be contrary to;go against] 悖其所辞。 ——《荀子·正名》。
注:“违也。” 毋悖于时。
——《礼记·月令》。注:“犹逆也。”
故新相反,前后相悖。——《韩非子·定法》 (3) 又如:悖言(违逆之言);悖暴(背理凶暴);并行不悖 (4) 掩蔽 [screen] 上悖日月之明。
——《庄子·胠箧》。 司马注:“悖,薄食也。”
山野悖其心迹,烟雾养其神爽。——《上刘右相书》 (5) 叛乱 [rebel] 周成王, 管、蔡悖乱, 周公东征。
——《论衡·恢国篇》 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史记》 ◎悖 bó 1。
盛貌。 2。
变色貌。参见"悖然"。
3。猝然,忽然。
参见"悖然"。 词性变化 ◎悖 bèi 〈形〉 (1) 惑乱;糊涂 [be confused] 足以喻治之所悖。
——《荀子·正名》。注:“惑也。”
先生老悖乎?——《战国策·楚策》 (2) 又如:悖惘(昏聩了);悖耄(老朽昏庸) (3) 荒谬;谬误 [absurd;incredible] 计有一二者难悖也。 ——《战国策·秦策》。
注:“误也。” 疏达而不悖。
——《淮南子·原道》。注:“谬也。”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悖妄(荒谬狂妄) (5) 背谬,行不通 [don't work;get nowhere] 守法而弗变则悖。
——《吕氏春秋·察今》 [编辑本段]常用词组 ◎ 悖晦 bèihuì [muddleheaded] 〈方〉∶糊涂;昏聩 怎么大哥也悖晦了呢? ◎ 悖理 bèilǐ [paralogism;contrary to reason] 违反逻辑规则或公式的推理 ◎ 悖乱 bèiluàn [baffle;delude] 惑乱 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察今》 ◎ 悖论 bèilùn [paradox] 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 ◎ 悖谬 bèimiù [absurd;preposterous] 荒谬,不合常理 宠与 王凌共事不平, 凌支党毁 宠,疲老悖谬。
——《三国志·满宠传》 ◎ 悖逆 bèinì [rebel;disloyal;unfilial] 违背正道 乃敢如此悖逆 ◎ 悖入悖出 bèirù-bèichū [easy come,easy go;ill-gotten,ill-spent] 悖入:来路不正。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又被别人以不正当手段夺去 ◎ 悖妄 bèiwàng [absurd and wildly arrogant] 荒谬狂妄 狂生某者,性悖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3.文言文《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和《宣王好射》的译文..~~~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原文: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我却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大家仇视他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鸱枭那样。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宣王好射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之情,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十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常表演给近臣们看,那班大臣为了讨好宣王,个个装模作样地接过来试一试,大家在故意把弓拉开一半,便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强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
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只图虚名却不顾实际。
4.凌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名〉 1.(形声。
从仌( bīng,冰,夌 líng)声。本义:冰 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
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
——《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
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
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ride]。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