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词用文言文怎么说(古文中“教育”怎么说?)
1.古文中“教育”怎么说?
古文中表示“教育”的词语有:训、风、戒、教、诲、育、教迪、教管、教泽、诰教、诲化、诲育、豫教、教治、培育、埏埴、喻教等。
1、训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好了歌注》清代:曹雪芹
释义:
虽然对儿子教导有方,也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做土匪强盗;为女儿攀结富贵人家,将来女婿流连于歌楼舞场又是谁能想得到的呢?
2、风
唯择其好学从善者稍加崇厉,以风其余。——《清波杂志.卷十一》北宋:周辉
释义:
从中选择爱好学习的人对他更加推崇和严厉,从而教导其他的人。
3、戒
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陈万年教子》两汉:班固 撰
释义:
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
4、诲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学弈》先秦:佚名
释义: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5、育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蓼莪》先秦:佚名
释义: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2.用一句古文形容教育的重要
1. 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春秋·僖公十五年·左传》
出生在本乡本土,而知道其心意;熟悉教育的方式,而接受其道理。
2.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氏家训·勉学》
人年幼时,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后,思想就分散了,所以对孩子要趁早教育,不要错过时机了。

3. 修学务早,及其精专,习与性成,不异自然也。——《抱朴子·勖学》
儿童启蒙教育务必要趁早,等到学成之后,习性也就随之形成了,和天生的就会没有什么分别了。
4.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井里的青蛙,没法和它谈论大海,是因为它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夏天的虫子,没法和它谈论冰冻,是因为它受到存活时间的局限;见识浅薄的人,没法和他谈论大道,是因为他受到过去教育的局限。
3.教和育用古文怎么写
教形声。字从攴(pū),从孝,孝亦声。“孝”义为“全天在家侍奉父母”,转义为“全脱产”。“攴”指“执行”、“力促”。“孝”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全天听命于老师”。本义:全身心跟着老师(学习)。转义:老师全天授业。全职老师传授知识。转义的引申:培育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说明:“教”的造字本义表示“学生对待老师要像在家里尊奉父母一样”。旧社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即视老师为父母。
注意:教原本的写法是“敎”,左边不是“孝”,所以声旁也不是“孝”。在小篆里声旁的写法也和孝不同。右图为康熙字典里的教和小篆的孝。
育〈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著的「子」。)
解说:育从反子从肉,上半部为反子,表示母生子,生子头先出,故写作反子,常见部件,见於「育撤弃流充」等字;下半部为月,常见部件,或是月亮的月,或是肉的隶书,而青字下部为丹,非月,应作竖笔。育,本义刚出生的小儿,小儿需教育。又徐锴曰:“(反子),不顺子也。不顺子亦教之,况顺者乎?”
4.关于教育的古文名句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5、温故而知新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5.教学的古文说法
谨庠序之教
1.训 xùn
例:《孟子•万章上》:「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
2.风 fèng
例: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一:「唯择其好学从善者稍加崇厉,以风其余。」
3.教 jiào
例:《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诲 huì
例:《诗·小雅·绵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5.育 yù
例:唐韩愈《顺宗实录五》:「思翔春风,仁育群品。」
还有不少词表示教育、培育,如:教迪、教管、教泽、诰教、诲化、诲育、豫教、教治、培育、埏埴、喻教等
6.教 在古文中有哪些解释 具体
jiào
①教化;教育。《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教导;教诲。《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又】教诲;指教。《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③指示;指点。《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jiāo
①教授;传授知识技能。《孔雀东南飞》:“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②使;令;让。《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成】教化成功。
【教坊】朝廷管理歌舞杂技的机构。唐初始设,至清代废除。
【教化】教育感化。
jiào
①教化;教育。《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教导;教诲。《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又】教诲;指教。《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③指示;指点。《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jiāo
①教授;传授知识技能。《孔雀东南飞》:“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②使;令;让。《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成】教化成功。
【教坊】朝廷管理歌舞杂技的机构。唐初始设,至清代废除。
【教化】教育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