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文言文

1.武则天禁屠文言文

武则天把李家人杀得差不了,才想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一档子说法,于是武皇帝一纸诏书:全国禁屠。

其实,武则天禁的是屠宰,而非禁屠人,她老人家一生气,连亲生儿女都舍得弄死,何况牛羊乎?想必这禁屠也不过是一场国家级别的作秀罢了。一次,御史娄师德使至陕,地方官大概也变着法弄了“四菜一汤”,厨师上了一道手把肉,解释说这羊是豺咬死的,大人你就借光了,娄师德好生赞叹“豺真懂事。”

接着厨师又上了一道清蒸鱼,仍旧说是豺咬死的,娄师德顿时拉下脸来呵斥厨师:“短智汉,为何不说是水獭咬杀的?”其实,娄师德的忍让在历史上是极出名的,成语“受唾自干”就出自他训导弟弟的典故。即使这样的官员都能放开胆子开荤,可见当时的禁屠是怎样的不靠谱了。

据说此事后来传到武则天耳朵里,她只是一笑置之。如果说羊和鱼兼得是娄师德的干的好事的话,那么,武则天对张德、刘缅网开一面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拾遗张德老婆生了男孩,私宰一只羊吃满月酒,也怪这张德心眼实在,竟将补阙杜肃也喊来喝酒。不曾想杜肃偷偷地揣了一块手把肉到武则天那打了小报告。

第二天武则天喊张德训话:“朕禁屠宰,红白事不在此限,你今后招待客人,亦须择人。”并把杜肃的举报信给了张德看,把个杜肃弄得里外不是人。

另一件是御史彭先觉的窝囊事儿,当时他负责察觉京城违法者,一日定鼎门一辆拉草车翻了,露出两只白条羊,彭先觉认为是合宫尉刘缅“当屠不觉察”,该受“决一顿杖”惩罚,谁知武则天从半路伸出一只手:杖责就免了,“其肉乞缅吃却。”啧啧,咄咄怪事,失察人到头来反倒得了口福。

2.求武则天文章,文言文

武则天,宫后者,荆州都督士获〔寻字旁〕女也。幼名媚娘,年十四,文皇闻其美丽,纳之后宫,拜为才人。久之,文皇不豫,高宗以太子入奉汤药,媚娘侍侧,高宗见而悦,欲私之,未得便。会,高宗起如厕,媚娘奉金盆水跪进,高宗戏以水洒之,且吟曰:

「乍忆翠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岂无闻。」

媚娘即和曰:

「未洋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

高宗大悦,遂相携,交会於宫内小轩僻处,极尽缱绻。既毕,媚娘执御衣而泣曰:「妾虽微贱,久侍至尊,欲全陛下之情,冒犯私通之律。异日居九五,不知置妾身何地耶?」高宗解所佩九龙羊脂玉钩与之,曰:「即不讳,当册汝为后。」媚娘再拜而受。自是入待疾趣私通焉。

文皇病大渐,出媚娘於感业寺削发为尼。高宗嗣大位,幸感业寺行香,私令媚娘长发。发后长七尺。载之入宫,拜为左昭仪。武氏入昭仪宫,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武氏年三十二岁,泣诉高宗曰:「陛下位居九五,不念下带之记乎?」高宗心思王皇后、萧淑妃二人争宠,有废立之意。次早临朝,宣长孙无忌问曰:「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欲废后、立后,卿意如?」无忌不敢言,有近臣褚遂良谏曰:「王皇后,表礼所聘,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等曰:『朕佳儿、佳妇咸以付卿。』言犹在耳,不敢忘也。况王后未曾有过,何以废之?陛下必欲易后,伏请妙选天下名族。且武氏经事先帝,又出为尼,人所共知,天下耳目不可掩也。臣逆陛下,臣罪当诛。」遂免冠叩头流血曰:「臣还陛下牙笏官请愿归甲里。」武后隐身在屏后,听见,厉声言曰:「何不挞死这利口贼!」高宗大怒,即将褚遂良加极刑赐死,长孙无忌贬为潭州都督。后史官读史至此,有咏曰:

蹇蹇王臣既匪躬,直言真有比干风; 笏还樆陛心终赤,额叩龙墀血柱红。 威凤无情建国纪,聚尘有语乱宸聪; 圣朝厚赐春秋祀,千古重昭社稷忠。

3.郭沫若作品武则天是不是文言文

郭沫若作品《武则天》不是文言文,是用现代汉语写的历史剧。

郭沫若的《武则天》剧情简介: 第一幕写武后初识十四岁才女上官婉儿,太子贤与大臣裴炎、诗人骆宾王密谋推翻武后。 第二幕婉儿为武后做女侍,她由仇恨转向钦慕,渐渐成为武后的忠仆。

太子贤公然反母而被废,婉儿受牵连遭到轻度黥刑,并且武后继续留她在身边做女官。 第三幕,裴炎和骆宾王密谋发动叛乱的事泄密,婉儿与母亲郑十三娘共同协助武后反击。

第四幕,叛乱平定,裴炎等人被捕,武后作为胜利者继续执政。 郭沫若的《武则天》主要反映武则天在她的政治生涯中显现的杰出才能,他不为男权观念所囿,反而为一代女王大唱颂歌。

剧中第三幕较为真实,但最后一幕把反面人物裴炎、正面人物婉儿、十三娘过于简单化,仅仅以平叛来反映武则天的政治家的英明、杰出才能,本剧似乎并未达到精熟的高水准。写武后的爱才,她对婉儿的保护,对骆宾王的宽赦,实际上骆宾王已被丑化成了恶人。

郭沫若的《武则天》只有婉儿才显得富于吸引力,武后与婉儿的共同表演使舞台熠熠生辉,因而这部戏除了武则天、婉儿两人的形象比较成功,其他人物都缺乏感染力,整个戏剧也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乏味难以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激情。武则天的伟大是本剧的主题,这是郭沫若和宋之的最大的不同,他乐观于武则天的生命价值,把她塑造得气魄宏大、帝王派相,这符合武则天得势时的历史形象,但郭沫若和悲观的宋之的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在为这位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王歌功颂德。

上已所述,本剧只有武则天和婉儿真正出彩,她们是一种女性的天作之合,郭沫若几乎是赞赏性的表现了这种女性的联盟。第一幕,武后惊闻天才少女,当场出题试才,婉儿才情如流,诗句顿出。

武后叹赏不已,喜爱犹加。"外举不避怨",她存心把一个对她有仇而聪明的女孩放在身边,作"铁鞭,锤子,匕首",其实她是把聪俊的女孩作自己生命的挚友,行为的动力。

天才少女遇上了高不可攀、情意契合的女世主,那才是三生有幸、千年一回,目睹五旬女皇与妙龄才女相携互援、平步缓行的从容姿态,我们终于领会到女人之间真正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这种关系对女性生存、发展的致命意义。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上官婉儿陪侍的武则天是多么孤独,而缺少了武则天依傍的婉儿又该是如何贫乏?在第二幕中,婉儿自觉自省,武后的关怀消泯了她的家仇,这个颇有来历的天才少女已成为武后的贴身女侍--女皇的附属。

当太子事发,婉儿受到牵连的危急时刻,武后深情的庇护了她,仅仅给予了她轻度的黥刑。武后说,"我依然要把她留在我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感化她,如果我连一个女孩都感化不了,我怎么能治天下?"婉儿回答武后,"女婢心悦诚服、死心塌地的服从您。

"女性的联盟愈加巩固,对美貌才女的爱使武后成了宽容、慈悲的母神,同样,在至尊的女皇陛下面前,婉儿以其天赋的美丽姿容、超绝才情演绎她的女儿的优越性--武则天爱她,胜过了自己的女儿。

4.武则天简介古文300字

你好!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字读zhào)。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3]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的以后 下一篇:文言文可惜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