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文言文
1.描写积极向上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4、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0、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关于求学上进的古文名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
原诗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两汉佚名的《长歌行》
原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劝学诗》
原诗
《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出自唐代孟郊的《劝学》
原诗
《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原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3.表达有上进心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表达有上进心的文言文句子如下:
1.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9.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12.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1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7.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表达“积极向上”的古诗或文言文有哪些
1、唐·李白 《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唐·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人做积极向上的诗大多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1. 苦中作乐,表达诗人乐观主义精神。
2. 表达作者积极进取,渴望和平,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思想感情。
5.谁能告诉几段激励人向上的文言文
荀子 《劝学》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 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 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 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
天见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