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明史曾铣传》(《明史·曾铣传》的翻译)

1.《明史·曾铣传》的翻译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

孝宗全都赞赏并接纳了。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了,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

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从不到州府去。谈及时政,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对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等他来决断。

他在边镇建功立业,国外人都知道他的名声。他特别注重气节,磨练节操,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赵鐩等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

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

2.哪位有《明史•列传176》下面文段的译文?急需!!感激不尽!附需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人。

十多岁时即摹放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一文,长大以后,拜同乡季本为师。在做秀才时,即很有名气。

总督胡宗宪聘请他为幕僚,他和歙县人余寅,鄞县人沈明臣共同掌管文书。胡宗宪得到一头白鹿,将要献给朝廷,让徐渭起草进献表文,胡宗宪将他作的表文和其他幕僚所作的表文一起寄给和胡宗宪关系很好的一位学士,请他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篇进呈。

这位学士选中了徐渭的表文进上,明世宗看了以后很满意,于是更加宠信胡宗宪,胡宗宪因此也更加敬重徐渭。胡宗宪曾在烂柯山宴请部下的将领,酒席进入高潮,乐队奏起乐曲沈明臣当场作了《铙歌》十首,其中有两句说:“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胡宗宪听罢,站起来走到沈明臣身业,将着他的胡子说:“沈先生真有你的,诗句这样雄壮痛快!”当场命令将此《铙歌》刻碑上石,胡宗宪对沈明臣和徐渭一样爱重。 总督官高位显,威风凛凛,气氛严肃,将吏在胡宗宪面前,不敢抬头正眼相看,徐渭却以平民的装束,和胡宗宪彼此彬彬有礼,纵情畅谈。

总督府如有紧急事情要徐渭办理,即使在深夜里也会大开府门,等待徐渭。有时因徐渭喝醉酒,不能前来,胡宗宪还去看望他。

余寅、沈明臣二人也自自视甚高,以耿直受到礼遇。

明史,文言文,翻译,曾铣传

3.明史•郭惟贤传翻译

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从清江知县征拜为南京御史。张居正已经死了,吴中行、赵用贤等还未被启用。恰好皇长子出生,皇上下诏赦免天下,郭惟贤因此请求召回被贬的大臣。冯保很讨厌这话,因此将他贬为江山县丞。冯保因罪被处置后,郭惟贤官复原职。弹劾左都御史陈..看权贵眼色行事,将御史赵耀、赵应元弹劾罢职,因此不能再掌管监察事宜。陈..被免去职务。他又推荐王锡爵、贾三近、孙钅龙、何源、孙丕扬、耿定向、曾同亨、詹仰庇,这些人都被征召。主事董基劝谏皇宫内操练之事被贬,郭惟贤援救他,违背圣旨,调任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相继上疏救助,皇上发怒,不同程度地扣发了这些人的俸禄。郭惟贤不久升户部主事,后担任过顺天府丞。

万历二十年(1592)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湖广。景王分封在德安府,田土比别的藩王多一倍多,藩国绝灭后景王的赋额还在征收。等到皇上弟弟潞王分封在卫辉,将景王的赋税都给了他。潞王上奏说赋税不到规定的数目,皇上停发监司以下官职的俸禄,下令巡按赶紧奏报。郭惟贤说:“景府的赋额都是奸民投献的,乱说数目,我为潞王勘察田亩,增加赋税二万五千,不是像以前奏报的那个假数目,潞王反而说不足,为什么?况且潞王府离湖北很远,不如让有关官吏征收,转送给潞王府。《会典》上说皇庄以及勋贵、外戚的官庄,遇到灾荒与民田一样蠲减。现在襄水汉江涨水,潞王府的佃民逃亡过半,请求按原例蠲减。”又说:“长沙、宝庆、衡州三卫军戍守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因太潮湿而死去的人无数。请求分别轮流戍守武冈,停止戍守广西。”皇上都予以同意。承天府守备中官因为征收兴邸的旧赋,请求将潜江知县及佃民治罪,皇上下诏让抚按官逮捕。郭惟贤说:“我巡抚楚地,没有不过问的事。现在中官责问,而我等去追捕,我实在不能干。”皇上认为他的话直爽,于是停止实行命令。不久,他请求用太和山的香税充潞王所欠下的俸禄,不要加派于百姓,又请求以周敦颐的父亲辅成从祀启圣。皇帝均下诏听从他的意见。

入京师为左佥都御史。他说考核选用官员不应当长久停止,言官不应当长久被拘囚,御史官员不应久缺。尔后又说天下多有变故,是从大官至监司都有缺漏而没有补上,政事日益废弛,而且因劝谏被贬的人不下百余人,效忠的人都被永远贬斥而不任用。皇上不接受他的意见。不久升左副都御史,他请求尽早设立皇储,谨慎地对待辅臣,赶紧实行考选,尽快将推荐人才的奏疏发下,皇上都不予回答。过了很久,因家人去世回乡。后起用为户部左侍郎,没有上任就死了。赠为右都御史。天启初年,追谥号为恭定。

4.《明史•杨博传》翻译

【译文】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

其父杨瞻,曾任御史,死于四川佥事职任上。杨博名载嘉靖八年(1529)进士榜,授职为..扁知县,调迁到长安。

被征召为兵部武库主事,担任过职方郎中。 大学士翟銮巡视九边,让杨博跟随自己。

所有经过的山川形势,当地习俗好坏,士卒多寡强弱,都分门别类做了记载。抵达肃州,臣属的少数民族民众几百人阻塞道路请求封赏。

翟銮顾虑前来求赏的人会更多,自己不能进行遍赏。杨博请求翟銮盛大仪卫,将少数民族民众召集到辕门外,训斥道,天子宰相驾到,不全体远迎,拟将他们绑缚送给负责官吏。

少数民族民众环列跪拜请罪,于是翟銮对先来的人稍示赏赐,其余的人都畏惧而不敢再来。翟銮返回后,举荐杨博可以担当大任。

吉囊、俺答在年关时骚扰边关,尚书张瓒一概倚仗杨博经办。有时皇帝半夜传下手谕,杨博依事条分缕析,都合乎皇帝心意。

毛伯温取代张瓒后,杨博本该调走,毛伯温却特意上奏挽留他。不久,调任山东提学副使,转任督粮参政。

嘉靖二十五年(1546)越级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大兴屯垦之利,奏请皇帝招募百姓垦荒造田,永远不征租税。

并利用闲暇修筑肃州榆树泉和甘州平川境外大芦泉等处的墩台,开凿龙首等渠道。开始,罕东臣服的少数民族躲避吐鲁番的骚扰,迁徙到肃州境内,时常与当地居民搏杀。

监生李时..因此发表言论,事情下派到守臣处理。杨博为此修筑了白城等七堡,召集他们的头人,命令他们率领部属迁徙到那里居住。

少数民族民众迁徙了七百多帐,州境因此得到整肃。总兵官王继祖在永昌击退敌寇,镇羌参将蔡勋等在镇番、山丹奋战,三战三捷,杀敌一百四十余众。

杨博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因为母亲的丧事归乡。

仇鸾镇守甘肃,总督曾铣弹劾他,皇帝下诏逮捕他治罪。杨博也揭发了他三十件贪赃欺骗的事。

鸾授职大将军,屡次诋毁他,皇帝没有理睬。杨博服丧期满,仇鸾已被处死,皇帝召见并授予他兵部右侍郎。

旋即任左侍郎,为苏州、保定经略。 起初,俺答迫近都城,从潮河川入关,谏者纷纷请求做好防备。

因水流湍急,不能修筑城墙。杨博依照水势修建石墩,安排戍卒守卫,自己返京督守京城九门。

当时因为敌寇警报,当年七月分派兵士守卫城垛。杨博告诫:“敌寇来了,必须镇静,怎么能事先自扰!”罢免了县令。

不久调任蓟、辽、保定总督负责军务。杨博认为蓟州近临京都,护卫京都地区和皇族陵寝为大,分遣众将,划地设防。

嘉靖三十三年(1554)秋天,把都儿和打来孙十多万骑兵进犯蓟镇,攻攀城墙。皇帝很担忧,多次派遣快骑侦探杨博。

杨博穿戴盔甲露宿在古北口城墙上,督促总兵官周益昌等人奋力抵抗。皇帝大为欢慰。

派快骑赐送绯豸衣,犒赏军士万两白银。敌寇攻打了四昼夜也没能攻入,便合力攻击孤山口,登临城墙。

官军斩断了一名敌寇的手腕,敌寇退却后在虎头山驻扎。杨博招募敢死队,夜间用火器惊扰敌营。

敌寇忧虑烦乱,天刚亮就全部撤离。杨博晋升为右都御史,荫庇儿子为锦衣千户。

第二年,打来孙又攻入益昌,杨博击退了他们。朝廷提拔杨博任兵部尚书,簿录秋防的功绩,加封太子少保。

严嵩父子招揽权力,诸司职权时常受到干扰,杨博恪守职责,一切不允通融。严嵩恼恨杨博,杨博遇上父亲的丧事而辞官。

兵部尚书许论罢官,皇帝起用杨博代替他。杨博丧服日期未满,上疏推辞。

但是皇帝以大同右卫围困急迫,改派杨博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杨博穿戴黑..孝服奔驰出关。杨博还未抵达,侍郎江东等大军进击,敌寇已经离开。

当时,右卫被围困六个月,守将王德阵亡,城中粮草耗尽,士卒誓死守卫而无反叛之心。杨博大加抚恤,奏请办理十件善后事宜。

因为给事中张学颜的谏言,皇帝留下杨博任镇抚。杨博奏请免除被敌寇占领的地方的租税,于是招募其中的壮丁做义勇,分别隶属各将官。

杨博认为边地的人不熟谙车战,敌寇入侵就力不能支,奏请修造一百辆偏箱车;有警报则右卫车在东,左卫车在西,相互声援。又认为大同城墙毁坏,修缮的事急迫;其次是堵塞银钗、驿马诸岭,以便断绝敌寇窥探紫荆的道路;在居庸关南山设防,以便断绝敌寇窥探皇室陵寝京畿的道路;修筑阳神地诸城墙阻堑,以便断绝敌寇入侵山西的通道。

于是在大同牛心山等处修筑了九座堡垒,九十二个墩台,连接左卫高山站,以便联络镇城。开掘了两条大沟,各长十八里,开掘小沟六十四条。

耗费五十天时间完工,受到嘉奖赏赐。 皇帝几度想将杨博召回,又顾虑边疆,便询问严嵩。

严嵩一向不喜欢杨博,奏请任命他为江东署理部事,等待秋防完毕后再慢慢计议,于是不召杨博。秋防完毕,加封为太子太保,依然留任镇守。

口孛索把伶和反叛了的都记等几度拥轻骑袭扰边关,杨博先后设计擒获了他们。并几次派出骑兵袭击敌寇,敌寇稍稍迁移了营帐。

于是杨博倡议修筑前总督翁万达所创设的边墙,招回被敌寇劫掠过的内地民众一千六百多人。又奏请疏通宣府、大同荒田的水利设施,少征租税。

朝廷准奏。改任蓟辽总督。

秋防完毕,廷议打算召回杨博,吏部尚书吴鹏不赞成。郑晓署兵部,争辩道:“杨博在蓟、辽则蓟、辽安定,在兵部则九边都。

5.《明史.儒林传》,邵宝,字国贤,无锡人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6.《明史•高攀龙传》的翻译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要求宫人们学习古人逸事。

因为宋代有很多贤明的皇后,于是就让女史记下她们治家的方法,让六宫嫔妃从早到晚的研读。有的嫔妃说宋朝皇后过于仁厚,马皇后就说:“过于仁厚,难道不比刻薄更好吗?”有一天,皇后问女史:“黄老教是什么教,汉朝的窦太后却非常地喜欢?”女史说:“黄老教把清静无为作为根本。

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马皇后说:“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去讲究孝顺友爱的吗?”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

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皇帝(朱元璋)想要杀了他。

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认为郭景祥非常廉洁,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

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

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皇帝问原因。

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

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

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

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

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

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

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

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睡觉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良医。

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这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翻译文言文《明史曾铣传》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