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的用文言文怎么说(有哪些形容深切悲伤的古文?)
1.有哪些形容深切悲伤的古文?
1、人事互消亡,世路多悲伤。—
2、最为悲伤多,心焦衰落苦。——白居易
3、挥袂千里远,悲伤去住心。——戴叔伦
4、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苏轼
5、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李涉
6、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杜牧
7、归去水云多阻隔,别来情绪足悲伤。——刘兼
8、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陆游
9、正是悲伤愁绝处,更黄昏。——石孝友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1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陆游
12、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唐婉
1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读音)『XX』
(释义):XXXXXXXXXXXXXXX
(造句):
1)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2.求古文翻译"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译文: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出处:出自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节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译文: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扩展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作者简介
魏征(公元580—643年),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谏太宗十思疏
3.古文中的“切”字怎么理解
切 qiē qiè(切字有两个读音。)
切 qiē
通“砌”。台阶 。
切皆铜沓黄金涂。——《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
词性变化
◎ 切 qiē
〈动〉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如:切面;切球;切圆
切 qiè
〈动〉
(1) 摩擦;接触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词性变化
◎ 切 qiè
〈形〉
(1) 急切;急迫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本文摘自《汉典》)
4.词句优美,含义深刻的古诗词(文言文也可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月洗高梧,露传幽香,宝钗楼外秋深。
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