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萧吟文言文答案(赏析《风萧吟》)
1.赏析《风萧吟》
此词牌应为凤萧吟,赏析无茗自问对词认识不深.不敢评点.下面给出一首韩缜的词以供参考!
凤萧吟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喜游醉眼,莫负青春。
韩缜词作鉴赏
此词借咏芳草以寄托别离情绪。全词以芳草为中心,尽管字面上没有“草”的字眼,而“连绵无际”、“陌上”、“珠露”、“长亭”、“王孙”、“池塘”、“绿妒”、“香茵”、“芳意”、“绿野”等词,无一不写草,所以离情也处处由芳草带出。词中表现上用了正比和反比手法,即描写芳草越繁华茂盛,带出的离愁越浓越沉重;描写芳草越生机勃勃,反映主人公的心绪越萧瑟悲凉。
起首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离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行”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但望极”两句,是写她独上危楼、极目天际,但见一片碧色,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处即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
下片“销魂”三句,是回忆当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本为谢灵运的名句,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赋别离,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而且也没有离题。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使绿草也不禁生妒;这是反用牛希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恁时”三句,仍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曾行处、绿妒轻裙”时事。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而眼前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朱颜”两句,从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华已经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结末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这首词妙巧用拟人手法,把点点离愁都化作可感之物。全词颇具空灵之美。
2.凤潇的《江南雨》 阅读答案
江 南 雨 凤 潇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
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一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
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
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
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的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二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quǎn)难舍。
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
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
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
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
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⑾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⑿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
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 (文章有删节) 【注】纨:指丝巾。19.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是 ,再就是 ,接着是 。
(3分)20.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
(2分) 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2分)21.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后填空。
(4分) ①所写内容: 表现的思想性格: ②所写内容: 表现的思想性格: 22.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运用了 手法。(3分)23.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2分)24.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19.(3分) 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佩服,“惊艳”不已;看得呆了(惊奇,折服,沉醉)。
20.(4分) ①(2分)答案:“浸”字用了比喻,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分) 突出了“乡愁”在作者身上的浓和满(或受乡愁的反复折磨和煎熬。
或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1分)(言之成理即可) ②(2分)答案:“牵绊”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把雨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1分)“牵绊”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雨对乡人是有难舍情怀的(或表达作者的眷恋和不舍,家乡的雨景迷住了我)。
(1分)(言之成理即可)21.(4分) ①所写内容:年老仍坚持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 勤劳 ②所写内容:丈夫去世后承担起家庭重担、卖花供儿子读大学 表现的思想性格:坚强(或坚韧刚强、勇敢面对挫折)。(每1点1分) 或:所写内容: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种花卖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热爱生活、爱美整洁 或:所写内容:热情与我交谈、为我别花 表现的思想性格:亲切善良 。
22.(3分)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衬托(每1点1分)23.(2分)答案:开头提到雨丝,(1分)结尾再。
3.急求韩缜《风萧吟》的全面解析,要详细
名称: 凤箫吟 作者: 韩缜 韩缜 (1019-1097),字玉汝,其祖先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人。官至太子太保。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宋词 栏目关键词: 宋词三百首 体裁: 词 年代: 北宋 内容介绍 原文 凤箫吟①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②。绣帏人念远③,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④。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⑤,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⑥。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注释 [注释] ①凤箫吟:词牌名。又名《芳草》、《凤楼吟》。 ②熏:暖和。 ③绣帏:绣房、闺阁。 ④王孙:泛指飘泊者。 ⑤恁(nèn):那。恁时:即那时。 ⑥香茵:芳草地。
凤箫吟-赏析 [赏析] 该词为留别词。前五句从咏芳草锁住离愁破题,直到临歧佳人送别的难堪与凄苦。接下三句写行人远去,芳草却时常在眼前,加上远水、孤云,更增酸楚。接着写送者独倚高楼,愁眼望尽天涯,寻找漂泊的亲人,看到的也只是萋萋芳草。下阕由芳草池塘边的离别写起,再写行人因忆伊人心迹。“恁时”以下三句,回忆旧日两人在一起的赏心乐事。接下三句以芳草年年常绿常新比衬人之朱颜改换、青春逝去之无可奈何。最后以遍野的绿草与嬉笑酣醉的游人作对比,突出须趁青春年少及时行乐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