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答案(120个文言文实词)

1.120个文言文实词

高考考点—120个文言实词集锦 1、爱 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爱护) 而臣衰,窃爱怜之《触》(怜爱)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抚)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安享,感到舒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安稳,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怎么,哪里)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使……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3、被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屈》(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盖) 操吴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 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 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违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词,本来) 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量词,册) 6、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边境) 越国以鄙远《烛》(以……为边境) 7、兵 可汗大点兵(军队)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军队) 勒兵,下令军中《信》(军队) 8、病 君之病在肠胃(疾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细看,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观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洁白的样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考察,举荐) 10、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朝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朝政)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邹》(朝廷)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简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竟然,简直)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竟然,简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竟然) 12、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 氓》(登上) 13、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祭》(确实)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假如,果真) 可谓智力孤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确实)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真诚的心意) 14、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陈》(任命官职) 15、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告别,辞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告别,辞别)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道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言辞,文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告别)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托词,辩解之辞) 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 16、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 顺从,跟随)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听从)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通“纵”缔结盟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通“纵”缔结盟约)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介词,由)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使……跟从) 17、殆 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大概,恐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几乎,近乎)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秋水》(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大概,恐怕) 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懈怠) 18、当 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御)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两者相抵)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过》(方,值。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150,2017版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文言文常用120个实词

2.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1 比 ① 并列,靠近② 比较,相比 其两膝相比者比吾相邻之死则已后矣2 鄙 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兵 ① 兵器,武器② 兵士,军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一老河兵闻之4 病 ① 疾病,生病② 疲劳,困苦不堪 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 察 明察,观察,识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 彻 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7 乘 ① 坐,驾(战车)② 趁着,引申为“冒着” 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8 从 ① 跟从,跟随② 顺从,听从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9 当 ① 对着,面对② 在,正在③ 当前④ 占着,把着⑤ 应当⑥ (dàng)相抵,当作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者咨臣以当世之事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0 道 ① 路,途② 思想,道理,主张③ 说,谈论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11 得 ① 得到,获得,找到 (知道,了解) (看到)② 得当,合适③ 能够,可以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其船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吾不得而见之矣12 定 ① 安定,稳定② 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13 伐 ① 砍伐② 进攻,征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十年春,齐师伐我14 犯 ① 侵犯② 触犯,冒犯③ 冒着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15 方 ① 方形② 方圆,周围③ 地域,区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6 奉 承受,接受 奉命于危难之间17 负 背,以背载物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18 赋 ① 征收,敛取② 赋税 岁赋其二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9 覆 ① 覆盖② 颠覆,灭亡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后值倾覆20 更 更换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21 故 ① 缘故,原因② 故意,特意 既克,公问其故桓侯故使人问之故君子有不战过故人庄22 顾 ① 看望,拜访② 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23 观 ① 看,观赏景象②观察,考察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4 归 ① 返回,归来② 归还③ 归依 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25 好 喜欢,爱好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6 号 ① 大叫,呼啸② 大声哭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27 还 ① 返回归还② 同“旋”,回转,掉转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计日以还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8 惠 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9 及 ① 赶得上② 至,到③ 趁着,等到……时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及郡下,诣太守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0 极 极点,尽头穷尽直达 极天云一线异色31 计 ① 计算,计量② 统计,汇总 而计其长曾不赢寸 可计日而待也通计一舟,为人五32 加 超过,虚夸,以少报多增加 山不加增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3 假 借,借来 34 间 ① 间隙,中间,期间② 隔开,间断③ 参与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遂与外人间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5 简 挑选,选择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6 见 ① 看见② 往见,拜见,参见③ 显现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扁鹊见蔡桓公才美不外见37 节 气节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38 竭 ① 竭尽,尽力做某事② 枯竭,完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彼竭我盈,故克之39 尽 完,没有了(过完)(毫无保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以尽吾齿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40 进 ① 先前,前进,上进② 进献,献上 惟希望也故进取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41 居 ① 居住② 处于③ 停留④ 在时间词前,过了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十日,扁鹊复见42 举 ① 提拔,举荐② 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43 具 ① 具备,具有② 详细③ 准备好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则第二板已具44 聚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45 苦 愁苦,被某事某物所苦 何苦而不平46 类 类似,相像 佛印绝类弥勒47 良 ① 精良,美好② 贤善,贤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皆良实,志虑忠纯48 临 ① 面对,对着② 靠近③ 正当,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临于泉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9 虑 ① 思想,心思② 顾虑,担心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50 论 ① 议论,述说② 学说,观点,论断③ 判定,定罪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众服为确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1 漫 ① 满,弥漫② 不可辨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其远古刻尽漫失52 灭 ① 暗,看不见② 灭亡,消失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且秦灭韩亡魏53 名 ① 名称,名字② 有名气,著名③ 命名 则题名其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54 明 ① 明亮,光明② 照亮③ 明智,贤明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5 命 ① 命令② 指派,差遣;吩咐③使命 太医以王命聚之命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6 谋 ① 咨询,谋议,考虑② 商量,谋划,出主意 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聚室而谋曰57 难 ① 不容易,。

实词,文言文,答案,常用

3.500个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先列举一部分: 高中教材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系统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

4.文言文常见实词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