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宗裔审案文言文翻译(许宗裔审案的文言文翻译)
1.许宗裔审案的文言文翻译
少傅(官名)白居易,他的文章在当时位居第一,却没有晋升重要官职。
在这之前,唐文宗大和年间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时(宾客,官名,唐始置,全称为太子宾客,为太子官属中之最高级,官阶正三品,仅备高级官员之升转,无实职),太尉李德裕与刘禹锡一同在分司(唐宋之制,中央职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职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者有实职外,其他分司者,多仅以优待退闲之官,并不在职)东都(洛阳)。
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等到取白居易的文章来看,白的文章装满了他的书箱,却被灰尘覆盖。
打开白居易的文章后却又卷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绝,又何必要看呢!但我担心改变对他的看法,所以不想读了。”他就这样被官员们压制。
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之士,全妒忌他,都说:“他有学士的才能,没有担任宰臣的本领。”有见识的人从他们的答对中可以看出如何对筹划国家大事的官员的任用,白居易被官员排挤,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2.翻译《许宗裔审案》
原文: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拔,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土,并皆总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译文:少傅(官名)白居易,他的文章在当时位居第一,却没有晋升重要官职。
在这之前,唐文宗大和年间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时(宾客,官名,唐始置,全称为太子宾客,为太子官属中之最高级,官阶正三品,仅备高级官员之升转,无实职),太尉李德裕与刘禹锡一同在分司(唐宋之制,中央职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职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者有实职外,其他分司者,多仅以优待退闲之官,并不在职)东都(洛阳)。
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等到取白居易的文章来看,白的文章装满了他的书箱,却被灰尘覆盖。
打开白居易的文章后却又卷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绝,又何必要看呢!但我担心改变对他的看法,所以不想读了。”他就这样被官员们压制。
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之士,全妒忌他,都说:“他有学士的才能,没有担任宰臣的本领。”有见识的人从他们的答对中可以看出如何对筹划国家大事的官员的任用,白居易被官员排挤,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3.北梦琐言之许宗裔审案原文及翻译急用,谢谢
北梦琐言原文及翻译 北梦琐言)(半野园)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译文] 少傅(官名)白居易,他的文章在当时位居第一,却没有晋升重要官职。
在这之前,唐文宗大和年间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时(宾客,官名,唐始置,全称为太子宾客,为太子官属中之最高级,官阶正三品,仅备高级官员之升转,无实职),太尉李德裕与刘禹锡一同在分司(唐宋之制,中央职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职务者,称为分司。 但除御史之分司者有实职外,其他分司者,多仅以优待退闲之官,并不在职)东都(洛阳)。
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等到取白居易的文章来看,白的文章装满了他的书箱,却被灰尘覆盖。
打开白居易的文章后却又卷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绝,又何必要看呢!但我担心改变对他的看法,所以不想读了。”他就这样被官员们压制。
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之士,全妒忌他,都说:“他有学士的才能,没有担任宰臣的本领。 ”有见识的人从他们的答对中可以看出如何对筹划国家大事的官员的任用,白居易被官员排挤,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