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忠文言文答案(《至忠》文言文翻译)

1.《至忠》文言文翻译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不肖主之所诛也。

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1)者也。

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2),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

王曰:“何其暴(3)而不敬也?”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愿察之也。”

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

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

臣之兄尝读故记(4)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

王令人发平府(5)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6)行”矣。

“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齐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

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

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

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

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7),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

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

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8)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

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

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注释(1)精:这里是尤甚的意思。

(2)随兕:恶兽名。(3)暴:臣下侵凌君主称为暴。

(4)故记:古书。(5)发:打开。

平府:府名,当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6)穆:美。

(7)不当者三:三次不如期前往。(8)爨(cuàn):烧,煮。

原文翻译 忠言逆耳,逆人心,如果不是贤明的君王,谁能听取它?因此,贤明君主喜欢的正是不肖君主要惩罚的。君主没有一个不痛恨侵略暴劫的行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天天招致这种行为,痛恨又有什么用呢?假如这里有棵树,希望它生长茂盛,可是别人按时浇灌它,自己却讨厌别人的行为,并且每天砍伐树根,照这样做,肯定不会有活树了。

厌恶听取忠言,正是最严重的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楚庄王在云梦泽打猎,射中了一只恶兽随兕,申公子培抢在庄王之前把随兕夺走了。

楚庄王说:“怎么这样犯上不敬啊!”于是命令官吏杀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劝谏说:“子培是贤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这里面一定有缘故,希望您能仔细了解这件事情。”

不到三个月,子培生病死了。后来楚国起兵,与晋国军队在两棠交战,大胜晋军,回国后赏赐有功将士。

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请赏说:“别人在行军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长在大王的车下有功。”庄王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对方回答说:“我的兄长在大王您身边冒着犯上不敬的恶名,遭获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让您享有千岁之寿啊!我的兄长曾读过古书,古书记载说:‘杀死随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

’我的兄长见到您射杀随兕,十分惊恐,所以才抢在您之前夺走它,后来遭遇祸殃而死啊。”庄王命人打开平府查阅古籍,在古书上果然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厚赏了子培的兄弟。

申公子培的忠诚可以称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义是: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德行没有比这更高尚的了。

齐王身上长了恶疮,于是派人到宋国接文挚去治病。文挚到了后,察看了齐王的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

虽然这样,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会杀死我。”太子问:“为什么呢?”文挚说:“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无疑了。”

太子叩头下跪,极力请求说:“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杀先生的话,我和我的母亲一定以死向父王为您争辩,父王一定哀怜我跟我的母亲,希望先生不要担忧。”文挚说:“好吧,我愿意拼死为大王治病。”

文挚跟太子约定了看病的日期,三次都不如期前来。齐王本来已经生气了。

文挚来了之后,不脱鞋就登上了齐王的床,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恼怒,不跟他说话。文挚便口出不逊来激怒齐王,齐王大声呵斥着站了起来,病于是就好了。

齐王盛怒难消,要把文挚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后为文挚激烈地跟齐王争辩,但没能改变齐王的决定。

齐王最后用鼎把文挚活煮了。文挚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毁。

文挚说:“真要杀我,为什么不盖上盖子,隔断阴阳之气?”齐王让人把鼎盖上,文挚才死去。由此可见,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乱世做到忠很难。

文挚不是不知道治愈齐王那自己就得被杀,他是为了太子去做招致杀身的事,以便成。

古人忠节文言文答案,关于忠的文言文,忠的文言文翻译

2.飞事亲至孝 出自哪一文言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遗⑤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求访:寻找。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交欢:结友。④饰:打扮。⑤遗(wèi):送给。⑥宵旰(gàn ):即宵衣吁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⑦营第:建造住宅。

译文:

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成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事!”

文言文,答案

3.岳飞的《飞事亲至孝》文言文题目阅读答案是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飞事亲至孝( ) ②饰名姝遗之( )

③却不受( ) ④立斩以徇( )

2.下列句中的“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召诸统制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尽人皆知 D.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与“师每休舍”中的“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客舍青青柳色新

C.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哪项,并解释通假字。

A. 哭之而育其孤 B.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C. 猝遇敌不动 D. 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5.为文中划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②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7.这篇人物传记对岳飞一生的行事进行了总结,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岳飞留下的诗文不少,你最喜欢他的哪篇(首)诗文?请写出题目和其中的名句。

9.关于岳飞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知道的很多,他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参考答案]

1.①侍奉 ②美女 ③推脱,推却 ④示众

2.D(完;ABC义同:都,全)

3.C(停留、休息。A、B房屋;D舍弃)。

4.B“阙”通“缺”,意思是“缺少” 。

5.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6.①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

②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③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7.岳飞是一个事亲至孝、事上至忠、治军有方、关心百姓和将士的人。

8.开放题。示例:我最喜欢他的词《满江红》,其中的名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开放题。示例: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至忠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