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娥传文言文赏析(西湖最盛为春为月全文翻译)

1.西湖最盛为春为月全文 翻译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西湖》袁宏道

翻译: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的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11

1

1和价格超过这次机会

2.《清•顾彩髯樵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

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

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

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

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

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

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

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

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

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

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

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

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

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

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

群仆骇变,号呼来追。 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

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

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清•顾彩《髯樵传》)【注】①蓰:五倍。 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

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鬻于人 鬻:卖 B。

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赡:赡养C。值髯于途 值:遇见 D。

迂道疾行,至河干 干:岸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①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 ②女泣如雨,诉失身状③髯曰:毋迫 ④于是密具舟河干⑤出门,绐其副,迂道疾行 ⑥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髯樵胆量过人,常常在夜间独自上山砍柴,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B。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髯樵每次背负比别人多一倍多的柴。

C。以砍柴为生的髯樵,虽然目不知书,但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D。营救邹氏、帮助陈学奇夫妇团圆的义举,使人们对髯樵褒奖有加。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3分)(2)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4分)(3)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3分)参考答案:4。

B(赡:胜任。)5。

A(①句表示髯樵为以后的行动作准备,④句也是为搭救邹女作准备,⑤句更是搭救邹女的行动。以上几句都与髯樵设计搭救邹女有直接关系。)

6。B(髯樵多背柴,并不是为了容易买)7。

(1)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共3分,“由是”“异”各1分,写出大概意思给1分)(2)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想办法(解决)这事吗?(共4分,“若”“素”“筹”各1分,写出大概意思给1分)(3)但是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

(共3分,“毋”“迫”各1分,写出大概意思给1分)附参考译文: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

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

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

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刮目相看他了。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激于义愤,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

(有一次),曾经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几乎要死。 众人急忙来救。

髯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众人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秦桧。”髯樵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润滑我的斧头了!”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了日期。 女子的哥哥忽然夺去妹妹的意愿,把妹妹献给姓苏的一个宦官为妾。

学奇到官府哭诉,官府害怕苏宦的势力,没有办法。

文言文,赏析,谢小娥

3.课外文言文阅读申甫传                   汪琬

1。

D2。B3。

A4。C5。

(1)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得分点:复、故、乞、师)(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

(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得分点:所以、关、盗、出入、非常)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

其中,D项的“卒”应解释为“终究,最终”。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视。可知①是没给申甫士兵,属于失败的客观原因;②属于兵源不佳,是客观原因;③写申甫传授的方法不适合,是主观原因;④写的是权贵之人不懂兵法,与申甫失败无关;⑤ 是写催促申甫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出战,属于客观原因;⑥是与刘公有关的事情,不属于原因。

由以上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3。

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题中,“刘翁”和“故颍州大侠也”构成判断句,其主语和谓语间应断句。

“门下食客”和“数百人”构成主谓关系,它们之后都应断句。动词“好”的宾语“言兵”后应断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题中,C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在前,授予官职在后。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复”应译为“又”;“故”应译为“以前、原先”;“乞”是请求之意;“师”作“事”的状语,可译为“像对待来时一样”。第(2)句中的“所以”可译为“……的原因”;“关”即函谷关;“盗”即盗贼;“出入”是偏义复词,重在“入”;“非常”即意外事件。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申甫,云南人,好行侠仗义,口才很好。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嬉戏。

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

不久,引诱了一只狸猫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不想学。”

道人就走了。明代天启初年,申甫刚刚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没有什么收获。

他来到嵩山,又碰到原先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

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

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见许多朝廷公卿,经常不被听从、相信。

明愍帝即位,清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

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 ”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己去招募士兵。

过了三天,只招募到少量的兵员,都是城里的穷人,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而申甫学到的兵法,是擅长车战,终究不能操练。 申甫正要选个日子部署军队,还没来得及备战。

正当这个时候,朝廷里的权贵们都不熟悉兵法,与刘、金二人的很多意见不一致,又妒忌申甫本来是个百姓,却得到越级任用,就出主意让他先出头去抵挡敌人,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送来兵符,催促申甫出城迎战,而正逢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身亡。 满桂,原先是大同总兵官,是知名的老将,因为支援朝廷赶往京城,明愍帝正倚重于他。

满桂兵败以后,京城朝野震惊,恐慌的情绪弥满全城。在这种情况下,申甫不得已,痛哭,趁着夜里带着手下的士兵用绳子吊下城墙,出了城,还没到卢沟桥,士兵就逃得所剩无几了。

申甫亲自肉搏迎战,中了数十。

4.求翻译谢谢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

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原文:《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出处:《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汉书》创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5.萧士玮《韬光庵小记》的全文翻译

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

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

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

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6.谢小娥传的注释

[l]豫章:唐郡名,也称洪州,约辑今江西修水,锦水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区,州治在今南昌市。

[2]估客:贩运商人。

[3]历阳:唐郡名,也称和州,约辑今安徽和县,含山等地区,州治在今和县。

[4]负气:讲究气节。

[5]货:做生意、做买卖。

[6]及笄(jī基):到了戴簪子的时候。“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为“及笄”,这时要举行一种仪式,把披垂的头发梳上去,可以插簪子了,表示已经成年了。

[7]生侄:徒弟和侄子。

[8]上元县:又叫“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9]江西:唐时“江南西道”的简称,今江西省境。

[10]从事;节度使或采访使手下的判官。

[11]建业: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

[12]瓦官寺:六朝时梁代所建的名寺,也名升元阁,高二十四丈。

[13]孀妇:寡妇。

[14]书空: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写字。

[15]了悟:明白、了解。

[16]迩:近、不久。

[17]若然:如果是这样。

[18]车:古汉字(繁体字)车,上下各去一划为申字。

[19]兰:草下有个门字,门字中有东字,是古“兰”字,兰的繁体字。

[20]佣保:雇工,这里作动词用,是做雇工的意思。

[21]浔阳郡:也称江州,约辖今江西都昌、德安两县以北地区,州治在今九江市。

[22]纸榜子:纸招帖,大纸片。

[23]委:托付、委托。

[24]先是:早一些时候。

[25]宗昆弟:同族兄弟、堂兄弟。

[26]大江:长江的别名。

[27]文鲤,鲤鱼。鲤鱼的鳞有黑文。故名。

[28]玄鉴:神妙的判断。

[29]就:接近,这里实现愿望。

[30]旌表:旧社会官府为所谓“忠孝节义”的人们建牌坊、挂匾额,以示表扬,叫做“旌表”。

[31]披褐:穿粗布衣服。“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32]大士尼;“大士”,佛教对菩萨的称号。

[33]将:连同,和、与。

[34]律师:古时指精通戒律的和尚为“律师”,唐代也以律师作为对道士的尊号。

[35]具戒:就是“具足戒”,佛家名词,意思是具足圆满的戒律。“戒”,禁制之义。佛教为了防止教徒为非做歹,订有若干条清规戒律,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这是“五戒”,还有十戒、二百五十戒等分别。不同级别的和尚有不同的戒律。

[36]泗洲:也称临淮郡,

[37]法号;和尚出家受戒时,由师父给起的名号。

[38]大德尼:“大德”是佛教对佛的称号。“大德尼”,是对年高有道、德守戒律的尼姑的尊称。

[39]威仪雍容:佛教称举止严肃而有规则为“威仪”,以行、住、坐、卧为“四威仪”。“雍容”,形容有威仪的样子。

[40]判官:唐代节度,采访等使的属官。

[41]经营:经历。

[42]昭然:很显明。

[43]端特:性情正直而具有杰出的才能。

[44]炼指跛足:用火烧毁自己的手指来供佛叫做“炼指”;“跛足”,指有意识地把脚弄残废了:是古时僧尼的苦行之一。

[45]真如:佛教名词。意思是真体实性而永世不变的真理。“如”,如变不变。

[46]律仪禅理:“律仪”,指佛教戒律。“禅理”,佛教思惟静虑的修行之道。

[47]云游:和尚到处游历,没有一定的行踪,叫做“云游”。

[48]乱常:违反伦常。“常”,“五常”。这里五常指五典,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古人认为这五者人之常行,所以叫做“五常”。

[49]隐文:犹如说“哑谜”。

[50]《春秋》:古时五经之一,是孔子根据鲁史写成的一部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起,到鲁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事情。古人认为《春秋》每一字句,都含有褒善贬恶的用意,所以这里说:“知善不录,非《春秋》之义。

[51]旌美:表彰美德。

谢小娥传文言文赏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