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键字词(文言文常用词汇)
1.文言文常用词汇
虚词 之,其,而,以,予,为,乎,然,盖,夫,何,乃,也,者,或,焉 是以,是故,所以,何为,以为 实词你只能见一个记一个,大多数时候你只要用这个字组一个两字的词汇;特殊的还要靠积累 [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表并列关系、表层进关系、选择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 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的副词。
五、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 于 “着”、“地”等,或不译。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6.通“如”:好像,如同。 7.通“尔”,你,你的。
8.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二、何 1.什么。 2.怎么样。
3.哪里。 4.多么。
5.为什么。 6.怎么。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8.何:通“呵”,喝问。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 a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b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c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6)“何意”: a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b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 a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b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c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么能。
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12)“何其”:多么。
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5.同“于”。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四、乃 1.于是,就。 2.才,这才。
3.却。 4.是,就是,原来是。
5.竟然。 6.而,又。
7.你,你的。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六、且 1.暂且,姑且。 2.将,将要。
3.而且,并且。 4.况且,再说。
5.尚且,还。 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7.同“夫”,句首助词。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七、若 1.如果,假如。 2.像,好像。
3.你(的),你们(的)。 4.此,如此,这样。
5.至于。 八、所 1.处所,地方。
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
的地方”、“。
的人”等。 3.复合结构的用法: (1)“所以”: a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 b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 (2)“所谓”:所说的。
(3)“所在”: 。
2.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1。
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2。
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3。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4。
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
(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②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③本业,常代指农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论积贮疏》)——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④书本,稿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
(《狱中杂记》)——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2)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4)副词,本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文言文常用字和常用词整理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63-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6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5先主曰"善" (好,对) 7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 、处理好) 9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66-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
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67-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8-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69-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0-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71-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72-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73-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5拜送书于庭(国书) 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75-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6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7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76-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77-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78-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79-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80-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6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81-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82-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83-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4.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