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的文言文(玉的古汉语是什么)

1.玉的古汉语是什么

玉 yù 【名】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

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

——《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泛指玉石的制品〖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指玉制的乐器〖jade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孟子》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sth.resemblingjade〗。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比喻美德、贤才〖virtue;moralexcellence;worthy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

——《礼记》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

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玉 yù 【形】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长恨歌》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形容美好〖beautiful〗。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形容洁白〖pureas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珍贵〖valuable;precious〗。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2.什么词或字在古文中称为玉

璞。

璞:拼音:pú;本义:蕴藏有玉的石头。常用搭配:璞玉(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璞玉浑金(未经琢磨的玉石,未经冶炼的金子。

指未加修饰之天然美质。比喻人品纯真质朴)扩展资料:“璞”的其他字义:1、形声。

从玉,从菐( pú),菐亦声。“菐”意为“外皮”。

“玉”和“菐”联合起来表示“包有石皮的玉”或“玉的石皮”。)2、含玉的矿石。

如:璞石(蕴藏有玉的石头)3、天真,淳朴返璞归真 fǎn pú guī zhēn【解释】: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璞。

文言文,玉石

3.有哪些关于“翡翠玉石”的古诗词

1.《翡翠》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清晨有珍禽,翩翩下鱼梁。

其形不盈握,毛羽鲜且光。

天人裁碧霞,为尔缝衣裳。

晶荧炫我目,非世之青黄。

爱之坐良久,常恐瞥尔翔。

忽然投清漪,得食如针铓。

如是者三四,厌饫已一肮。

既饱且自嬉,翻身度回塘。

飞鸣逐佳匹,相和音琅琅。

是晓凫与雁,狼藉岛屿旁。

满腹酿腥秽,纷纷晒晴阳。

鹙鶬最粗恶,嘴大脚胫长。

入水捕蛇鱓,淤泥亦衔将。

想其见尔时,一啄亦尔伤。

其心肯谓尔,被体凝华章。

劝尔慎所止,好丑难同乡。

清溪多纤鲜,亦足充尔肠。

江海深且阔,所获未可量。

尔当事澡刷,帝囿参鸾凰。

2.《翡翠岩》

年代: 唐 作者: 赵嘏

芙蓉幕里千场醉,翡翠岩前半日闲。

惆怅晋朝人不到,谢公抛力上东山。

3.《西江月·翡翠蒙金衫子》

年代: 宋 作者: 蔡伸

翡翠蒙金衫子,缕尘如意冠儿。持杯轻按遏云词。别是出尘风味。莫羡双星旧约,愿谐明月佳期。凭肩密语两心知。一棹五湖烟水。

4.《满庭芳·金贴鼓腰》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金贴鼓腰,绣妆檐额,吾宗自昔豪奢。椒馨兰馥,烟雾霭横斜。吹管聒天今夜,香风度、罗绮光华。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繁华。歌宴处,金盘撒果,银烛烧花。任芙蓉帐掩,翡翠屏遮。更看名传桂籍,蓬瀛近、隐泛仙槎。归来去,双亲绿鬓,相对饮流霞。

5.《分题龙宫宝石送陈庭学之官城都》

年代: 明 作者: 全室宗泐

成都山水区,龙宫遗宝石。

苔藓滋古文,波涛含润色。

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

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

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

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

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

时清卫府闲,搜奇抚陈迹。

平生独往愿,蹉跎头半白。

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

6.《赠双峯山和尚》

年代: 唐 作者: 周朴

峩峩双髻山,

瀑布泻云间。

尘世自疑水,

禅门长去关。

茯神松不异,

藏宝石俱闲。

向此师清业,

如何方可攀。

7.《陈顺之灵壁石砚山》

年代: 宋 作者: 楼钥

名画法书环四壁,中有米家真宝石。

群峰森耸外涧流,他物虽奇敢争席。

旧属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邻。

阿章有力负之走,一时攘取成纷纶。

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时有水生岩阿。

至今研池尚余润,岁月既久惜不多。

几年徒见士夫说,一旦喜看形偃月。

傍连玉立两於菟,主人照映冰壶澈。

陈侯之富可敌国,会有宝光惊四塞。

呼童吸尽研中水,更为轻翻玩奇刻。

不堪回首江南李,空唱多愁似春水。

不如此石千载传,玉砌雕新装等糠秕。

宝晋得之真不易,身后宁知亦轻弃。

只今传玩知几人,当日琐窗空自秘。

端歙争名南北部,勿向雷门扬布鼓。

相台渴瓦更不须,只合觚棱荫风雨。

8.《姑苏杂咏 开元寺石钵》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宝石当年琢帝青,浮波不异木杯轻。

传灵已历乾陀国,乞食曾来舍卫城。

渔父得时初洗献,法王在日每擎行。

寺僧见客休频出,恐有藏龙此内惊。

9.《分题龙宫宝石送陈庭学之官城都》

年代: 明 作者: 全室宗泐

成都山水区,龙宫遗宝石。

苔藓滋古文,波涛含润色。

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

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

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

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

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

时清卫府闲,搜奇抚陈迹。

平生独往愿,蹉跎头半白。

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

4.玉器和瓦罐的古文言文原文是什么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

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位叫堂溪(xi)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候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

堂豁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溪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

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有关国家的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

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总是被泄露出去了,那他的计划就无法实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了。” 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以至于误了国家大事。 堂溪公开导韩昭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智慧的人很善于说话,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能够虚心接受意见、不唯我独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领导者。

玉石的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