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文言文翻译(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翻译)
1.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翻译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 - 注释 〔先君子〕称已死的父亲。
〔视学京畿(jī)〕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从数骑〕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
〔微行〕隐藏自己的身分改装出行。 〔庑(wǔ)下〕厢房里。
〔成草〕写成草稿。 〔解貂〕脱下貂皮外衣。
〔掩户〕关门(以防风寒)。 〔试〕考试,这里指童生的岁考。
〔面署第一〕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 〔厂狱〕明朝设东厂,缉查谋反等案件,由太监掌管,成为皇帝的特务机关。
魏忠贤擅权时期,掌管东厂,正直的官吏多受陷害,左光斗也被诬下狱。 (炮烙〕烧烫的酷刑。
〔屦(jù)〕鞋。 〔手长镵(chán)〕拿着长镵。
手,用作动词。镵,铲子。
〔为除不洁者〕装作打扫垃圾的人。 〔席地〕把地当作席。
〔奋臂〕用力地举起手臂。 〔庸奴〕无能的奴才,不识大体的奴才。
〔奸人〕指魏忠贤的爪牙。 〔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
〔噤(jìn)〕闭口。 〔趋〕小步快走。
〔流贼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兵于陕西,攻占四川,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后为清兵所杀。流贼,旧时士大夫对起义军的污蔑称呼。
〔蕲、黄、潜、桐〕蕲,蕲州府,现在湖北蕲春一带。黄,黄州府。
潜,现在安徽潜山。桐,现在安徽桐城。
〔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明朝在省下设分巡道、兵巡道、兵备道等官,管辖几个府的军政等事。
凤阳府,现在安徽凤阳一带。庐州府,现在安徽合肥一带。
〔奉檄(xí)〕奉上级的命令。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幄(wò)幕〕(军用的)帐幕。 〔漏鼓移则番代〕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
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
番代,轮换。 〔铿然〕清脆响亮的声音。
〔宗老涂山〕同族的长辈号涂山的。涂山,名文,方苞的同族祖父。
〔云〕语气助词,用在引述言语的后面。 左忠毅公逸事 - 解析 记“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
本文就是这样。 文章围绕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通过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动人事迹,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京畿视学,先写他“风雪严寒”“微行”视学,继写他“解貂覆生,为掩户”,是通过行动表现他为国选才、爱惜人才的品格。“瞿然注视”“面署第一”表现他对得到人才的惊喜。
而“使拜夫人”的一席话,则表现了他对人才所寄予的厚望。 狱中斥史,是表现左光斗崇高品质的重点段落。
文章先写监狱防守之严,次写史可法探师之切,再写左的怒斥,最后写史以后“常流涕述其事”,其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了左光斗刚毅坚强、大义凛然、先国家而后私情的崇高品德。 史可法治兵,明写史而暗写左,正是左的言传身教,才使史有“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对吾师”的思想行为。
这部分是侧面描写,是陪衬,史可法的言行正是左光斗高尚的精神品德的折射。
2.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翻译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左公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做打扫脏东西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3.左忠毅公逸事译文
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
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左公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到一座古庙。在厢房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写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盖在书生身上,替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问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
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签署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备看管的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
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将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被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镵,装做打扫垃圾的人,看守把史可法引进牢房。
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却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
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小步紧走地出来。
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的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
史可法凭借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
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着用背靠着他,过了一更鼓就轮流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像金属响亮的声音。
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拜访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4.《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翻译
作品原文
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白话译文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却原来是史可法。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平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逆阉魏忠贤对监狱防备监视很严,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近边。过了很久,史可法听说左公遭了炮烙酷刑,早晚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探监的办法,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和草鞋,背了个竹筐,手拿着长镵,装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狱卒)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从左膝盖以下,筋骨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手臂,用指头拨开眼皮,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到这里来!国事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又轻身而不明大义,国家大事谁能支撑呢?还不快走,不要等奸贼们构成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风阳、庐州一带。每逢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进寝室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与先父友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讲的话,是亲自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写作背景
《左忠毅公逸事》所处时期,正是宦官干预朝政,为祸愈演愈烈,魏忠贤设东厂,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左光斗当时就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狱而死。左,指左光斗。忠毅公是他死后由朝廷追赠的谥号。封建社会凡朝廷大臣或社会知名人士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贡献朝廷给予"谥号"。《左忠毅公逸事》的"逸事"写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记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5.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全文的翻译是什么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
一天,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
(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
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的监狱,史可法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监视得很严,即使是家里的仆人都不得接近。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受了烙铁烧烤的酷刑,早晚间即将死去,(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一天,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铲,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悄悄地指点左公所在的地方。
(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脱落了。史公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
左公辨出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
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成的啊。”。
6.左忠毅公逸事翻译
译文在最后面,字词在中间。
原文: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释: 〔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敬称。 〔视学京畿(jī)〕在京城地区担任考官,时为天启初年。
古代称担任考官为视学。京畿,指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地区。
〔从数骑〕让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从,使动用法,“让……跟从”。
〔微行(hang)〕小路。行,路。
一说隐藏身份改装出行。 〔庑(wǔ)下〕厢房里。
庑,廊屋,即厢房。 〔成草〕完成了草稿。
〔解貂〕脱下貂皮外衣。 〔掩户〕关门(以防风寒)。
〔叩〕询问。 〔试〕考试,这里指童生的岁考。
〔瞿然〕惊奇的样子。 〔面署第一〕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
面: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当面” 〔厂狱〕明朝设东厂,缉查谋反等案件,由太监掌管,成为皇帝的特务机关。魏忠贤擅权时期,掌管东厂,正直的官吏多受陷害,左光斗也被诬下狱。
〔防伺〕看守窥伺。 〔被〕遭受。
〔炮烙〕烧烫的酷刑。 〔旦夕且死〕旦夕,早晚。
且,将要。 〔五十金〕五十两银子。
〔涕泣〕涕,名词作动词,流着眼泪。泣,哭着。
〔更敝衣〕更,换上。敝衣,破衣服。
〔草屦(jù)〕草鞋。 此处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
〔手长镵(chán)〕拿着长镵。手,名词用作动词。
镵,铲子。 〔为除不洁者〕装作打扫垃圾的人。
为,装作。 〔微指〕悄悄的指。
〔席地〕把地当作席。席,意动用法,以……为席。
〔尽脱〕全部脱落。 〔奋臂〕用力地举起手臂。
〔以指拨眦〕用手指拨开眼眶。 〔庸奴〕无能的奴才,不识大体的奴才。
〔昧大义〕不明白事理。 〔奸人〕指魏忠贤的爪牙。
〔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 〔噤(jìn)〕闭口。
〔趋〕小步紧走。 〔流贼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兵于陕西,攻占四川,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后为清兵所杀。
流贼,旧时士大夫对起义军的污蔑称呼。 〔蕲、黄、潜、桐〕蕲,蕲州府,现在湖北蕲春一带。
黄,黄州府。潜,现在安徽潜山。
桐,现在安徽桐城。 〔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
明朝在省下设分巡道、兵巡道、兵备道等官,管辖几个府的军政等事。凤阳府,现在安徽凤阳一带。
庐州府,现在安徽合肥一带。 〔奉檄(xí)〕奉上级的命令。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辄〕总是,往往。
〔更休〕轮流休息。 〔幄(wò)幕〕(军用的)帐幕。
〔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背,名词作状语,用背。
〔漏鼓移则番代〕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
鼓,打更的鼓。番代,轮换。
〔振衣衫〕抖动衣裳。 〔铿然〕清脆响亮的声音。
〔造〕到,往。 〔第〕府邸。
〔宗老涂山〕同族的长辈号涂山的。涂山,名文,方苞的同族祖父。
宗老,对同族长老的尊称。 〔甥〕女婿。
〔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云〕语气助词,用在引述言语的后面。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ò):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 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 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 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省略句,史朝夕(侯于)狱门外。)
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 草屦(草鞋,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
则席地倚墙而坐(席,意动用法,以……为席。
7.寻找《赤壁之战》《指南录》后序,《左忠毅公逸事》的古文翻译
赤壁之战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水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
现在将军当真能派锰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
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
而实力的大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
(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
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
8.文言文阅读(,左忠毅公逸事)
关键词注释: 〔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敬称。
〔视学京畿(jī)〕在京城地区担任考官,时为天启初年。古代称担任考官为视学。
京畿,指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地区。 〔从数骑〕让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
从,使动用法,“让……跟从”。 〔微行(hang)〕小路。
行,路。一说隐藏身份改装出行。
〔庑(wǔ)下〕厢房里。庑,廊屋,即厢房。
〔成草〕完成了草稿。 〔解貂〕脱下貂皮外衣。
〔掩户〕关门(以防风寒)。 〔叩〕询问。
〔试〕考试,这里指童生的岁考。 〔瞿然〕惊奇的样子。
〔面署第一〕当面书写,定为第一名。 面: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当面” 〔厂狱〕明朝设东厂,缉查谋反等案件,由太监掌管,成为皇帝的特务机关。
魏忠贤擅权时期,掌管东厂,正直的官吏多受陷害,左光斗也被诬下狱。 〔防伺〕看守窥伺。
〔被〕遭受。 〔炮烙〕烧烫的酷刑。
〔旦夕且死〕旦夕,早晚。且,将要。
〔五十金〕五十两银子。 〔涕泣〕涕,名词作动词,流着眼泪。
泣,哭着。 〔更敝衣〕更,换上。
敝衣,破衣服。 〔草屦(jù)〕草鞋。
此处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 〔手长镵(chán)〕拿着长镵。
手,名词用作动词。镵,铲子。
〔为除不洁者〕装作打扫垃圾的人。 为,装作。
〔微指〕悄悄的指。 〔席地〕把地当作席。
席,意动用法,以……为席。 〔尽脱〕全部脱落。
〔奋臂〕用力地举起手臂。 〔以指拨眦〕用手指拨开眼眶。
〔庸奴〕无能的奴才,不识大体的奴才。 〔昧大义〕不明白事理。
〔奸人〕指魏忠贤的爪牙。 〔构陷〕编造罪名来陷害。
〔噤(jìn)〕闭口。 〔趋〕小步紧走。
〔流贼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起兵于陕西,攻占四川,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后为清兵所杀。流贼,旧时士大夫对起义军的污蔑称呼。
〔蕲、黄、潜、桐〕蕲,蕲州府,现在湖北蕲春一带。黄,黄州府。
潜,现在安徽潜山。桐,现在安徽桐城。
〔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明朝在省下设分巡道、兵巡道、兵备道等官,管辖几个府的军政等事。
凤阳府,现在安徽凤阳一带。庐州府,现在安徽合肥一带。
〔奉檄(xí)〕奉上级的命令。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公文。
〔辄〕总是,往往。 〔更休〕轮流休息。
〔幄(wò)幕〕(军用的)帐幕。 〔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
背,名词作状语,用背。 〔漏鼓移则番代〕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
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
番代,轮换。 〔振衣衫〕抖动衣裳。
〔铿然〕清脆响亮的声音。 〔造〕到,往。
〔第〕府邸。 〔宗老涂山〕同族的长辈号涂山的。
涂山,名文,方苞的同族祖父。 宗老,对同族长老的尊称。
〔甥〕女婿。 〔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云〕语气助词,用在引述言语的后面。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ò):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 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
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 从数骑出(使……跟随,动词的使动用法) 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 史朝夕狱门外(省略句,史朝夕(侯于)狱门外。) 涕泣谋于禁卒(涕,眼泪,名词作动词,流眼泪。)
草屦(草鞋,名词作动词,穿上草鞋。) 则席地倚墙而坐(席,意动用法,以……为席。)
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 手长鑱(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 ③一词多义 【则】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副词)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
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 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虽】 虽家仆不得近(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 【焉】 卒感焉(于之<对此>。
兼词) 于是余有叹焉(不译。语气助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呢。
表示反诘语气助词) 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盘盘焉,囷(qun)囷焉(地。
形容词词尾,助词) 2.句式解析 省略句 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 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 3.难句解析 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衣服出行。“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②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已”完了。
“轻身”,轻视身体(生命)。“昧”看不清。
“支拄者”支撑的人。合句译作:(我这个)老头子就要死了,(如果)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不明大义,(那么)天下事谁能来支撑呢? ③叩之寺僧 “叩”问,打听。
“之”,代当时伏案卧的“生”。“寺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