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骑文言文(《月食》文言文翻译)
1.《月食》文言文翻译
《月食》作者清朝顾炎武。翻译如下:
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白话文:李鲈学习西洋学问,他说:“月亮本来是没有光的,是借助太阳光才明亮的.到十五日,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线,月亮照见地球照不见太阳,不能借到太阳的光,所以没有光。
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答曰:“于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白话文:有人说:“不是这样,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回答说:“你所见的不是月也,是月之的影子,月亮本来就不曾出地面。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
白话文: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好像是水的样子,其映而升之也是月影.如果一定认为东方的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是这样吗?不是吗?
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心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白话文:又如打鱼的人看见鱼浮在水面,而投叉刺它,要稍微在鱼之下,才能得鱼。船工撑船,高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一样。既然这样,那么月亮收到地球的阻挡,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扩展资料
顾炎武轶事: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先君序略
1。
C 2。D 3。
C 4。B 5。
(1)如有受感染行善的人,(他)就高兴得睡不着觉。(3分 )(2)儿子辈的人妄想有一天富贵时能使父母欢乐,但却连早晚向父母问安,准备美味的食物都没有做到。
(4分)(3)回家后不再离开,因为山多陡峻,不能骑马,有脚病更难以步行。(3分)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结构成分分析法等,将“待遇”放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语意上讲不通,前半句说他不知不觉过去了半生,科举考试又几经坎坷,指的应该是没有机遇、机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当然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D,代词。他;A,介词,同/连词,和;B,转折连词,但是/代词,这样;C,介词,在/介词,因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十日前”为“有书”的状语,不是“有书云疮发”的状语,故而在“有书”后面断开,另“于项偏左”为“疮发”的后置状语,因而在“于项偏左”后面断开,“名世等”作“以”字的主语,其前断开,“此”为判断句中的主语,其前断开,“足疾余毒”为名词性词语作判断句中的谓语,其后断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4。
4】试题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常用方法步骤就是,先到文本中找到原句与选项对照比较,再推断关键词语。 原文“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是戴硕文风,原因不能追究于科举失利;另外,“科举考试历尽坎坷”于文中也无根据;再则,“大抵有”不表示诗文“充满凄苦悲凉的情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5】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
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实词:兴起者,受感染行善的人;虚词:辄,便;句式:省略句,补充主语,他。
(3分)(2)实词:妄意,妄想;活用:娱,使双亲欢乐;实词:定省,定时问候;甘旨,名词作动词,准备美味的食物。(3)实词:去,离开;虚词:以,因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先君的名字叫戴硕,字孔万,号霜岩,又号茶道人。 家中世代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凭钱财在乡里称雄。
乡里人都称赞姓戴的家族出忠厚而有德行的人,县里的官员常去馈赠慰问,以此教诲县里的人。 先君做人醇朴恭谨,忠厚谦让,从不说别人的过失之处。
和人交往没有界限和范围;和人说话,总是喜欢劝勉别人做善事,津津乐道,说个不停,第一次见人说这样的话,第二次见人也还是这样的话,如有受感染行善的人,他就会高兴的睡不着觉。 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叹服他是有德行的人,不敢冒犯他;即使有人冒犯他也不计较。
生平不曾和其他人红过脸或是在人面前说话失言过。但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尝尽了人间的苦处,却从不把它告诉别人。
甲午年,他二十一岁时,补官任博士弟子。 因家里贫穷,以教授经书为职业。
辛丑、壬寅年间,开始在庐江一带背着口袋教授学生。一年回家两次,博士弟子一职得的薪俸用养家糊口。
近年,在乡里教授学生,然而生性不喜欢居住在家里,就又客居在外。现在竟然死在外面。
唉,悲哀呀! 先君写文章不起草,只需在阶梯前回走几次,就能落笔成文,且不需修改一个字。 尤其喜欢写诗,诗词的内容大多是悲伤凄楚的情调,总共一百多卷,都可以为世人传诵。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半生,但科举考试却一生坎坷,没有机遇。家里米和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常常缺少,家里的儿女们也常饿的啼哭不止,他曾说过:“想要靠读书积累善行获取回报,就象风和影子一样都是抓不着的。
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应该到这种地步吗?”当时的感叹都表现了出。家中的人只有我的母亲侍奉他非常恭谨,儿子一辈的人狂妄地想有一天富贵时能使父母欢乐,但却连早晚向父母问安,准备美味的食物都无法做到。
先君死在陈家洲。陈家洲距离县城有一百四十里路,他在去年十月初一前往。
在此以前,他客居舒城山中,夏末秋初时收拾行装准备回家了。突然脚上起了疮,很痛,过了一个月稍稍有了好转,于是就回家了。
回家后不再离开,因为山多陡峻,连绵起伏,不能骑马,有脚病也难以步行。过了不久,脚疮痊愈,恰逢吴家人请,就离开。
3.关于月亮的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开衣服想要睡觉,月光从门口照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仿佛有)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