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之人的文言文(表述已经去世朋友的文言文)
1.表述已经去世朋友的文言文
如果是用文言文表达“已经去世朋友”的话,可以是:友卒,故友,亡友等等。
如果是想问写的内容是关于去世朋友的,有以下几首:1.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李密《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韩愈《祭十二郎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
2.高中学过那些祭奠死者的文言文?有例文越多越好.谢谢
袁枚《祭妹文》2009-07-18 16:29:44 来自: 2190024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
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
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
3.表达“对死者怀念之情”的古文诗句有哪些
《海上牧云记》宋 张钧甯秋气绕城闉。
暮角寒鸦未掩门。记得佳人冲雨别,吟分。
别绪多于雨后云。小棹碧溪津。
恰似江南第一春。应是采莲闲伴侣,相寻。
收取莲心与旧人。《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生碧香罗粉兰香。
冷绡缄泪倩谁将。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
花落燕春欲老,絮吹思浪日偏长。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 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举离觞。
掩洞房。箭水泠泠刻漏长。
愁中看晓光。整罗裳。
脂粉香。见扫门前车上霜。
相持泣路傍。
4.谁可以帮我写篇古文,题目是逝去的亲人
闲话休叙。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盖其发自内心者深矣。今睹周静有变,徒生痛心,作此篇以悼之。 呜呼!斯人之父不幸,夭亡于中道,寿竟于不惑;木出于林则风摧,梅绽于冬则寒逼,不臆此身,撒手人寰,黄泉相邀,敢不入土?草木无情,亦含露为悲,风雨有心,当衔哀相送。 哀哉!斯人之母不幸,昔我来矣,杨柳依依,今其往思,雨雪霏霏。所倚磐石,已自停伫,蒲苇虽纫,何堪重负?犄角之家,今去其一,偕老之誓,后续无期。 斯人之不幸,则甚矣!皇天不恤,夭亡厥父。旭日临其上,秋风拂其面,寒冬则欲求以温热,炎夏则独慕以凉爽。譬如在陆之鱼,相濡以沫,又如唇齿,日夜相依,岂知今日,摇风四起,白云西匿,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天伦地没,使人长怀而已! 或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虽言自古皆有死,然天若有情,闻此必老矣!
5.想一个已故人的文言文
祭十二郎文朝代:唐代作者:韩愈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6.求一篇题目纪念死去的亲人的文言文 一定要是自己写的 在线等 急
急求一篇文言文传记作文 要600字左右 自己写的 人物随便定!1;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且没.水落,按故道疏治之,自是无水患.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破宸濠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众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已而复率众来攻,巨炮隳雉堞,辄垒补其缺,备御益坚.会援至,贼解去.或言于巡抚,县堡砦②多从贼,巡抚将发兵,必达刺血上书争之,乃止. 官军有自汀州还者,妇女在军中悲号声相属,自倾橐③计口赎之,询其姓氏里居,护之归.县初食淮盐,自明王守仁治赣,改食粤盐,其后苦销引之累,必达请以粤额增淮额,商民皆便.卒以粤引不中额,被论罢职,宁都人哭而送之,饯贻皆不受,间道赴南昌.中途为贼所得,胁降不屈,系旬有七日.忽夜半有数十人持兵逾垣入,曰:“宋爷安在?吾等皆宁都民.”拥而出,乃得脱.既归里,江西总督董卫国移镇湖广,见之,叹曰:“是死守孤城者耶?吾为若咨部还故职,且以军功叙.”必达逊谢之.既而语人曰:“故吏如弃妇,忍自媒乎?”褐衣蔬食,老于田间,宁都人岁时祀之.越数年,滇寇韩大任由吉安窜入宁都境,后令④踵必达乡勇之制御之,卒保其城. (选自《清史稿》)2;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3;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革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谢胱雅相钦重.胱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日:“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日:“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①在东州,颇自骄纵,上②召革面敕日:“武陵王年少,臧盾③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日:“江革果能称职.”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④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南史•梁•江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