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中学弈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两则》中的学奕意思)
1.《文言文两则》中的学奕意思
1、译文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2、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之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
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二、出处简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弟子观察孟子言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奕
2.文言文的学奕什么意思
孟子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缴而射之.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 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 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 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 这样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 (现山 东邹县)。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后世将 他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 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弈秋(1),通国(2)之(3)善(4)弈者也。
使(5)弈秋诲(6)二人弈,其(7)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8);一人虽(9)听之(10),一心以为有鸿鹄(11)将至,思援(12) 弓缴(13)而射之。虽与之(14)俱(15)学,弗若(16)之矣。
为(17)是其(18)智弗若与 (19)?曰(20):非(21)然(22)也。 (1)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2)通国:全国。 (3)之:的。
(4)善:善于,擅长。 (5)使:让。
(6)诲:教导。 (7)其:其中。
(8)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9)虽:虽然。
(10)之:指弈秋的教导。 (11)鸿鹄:天鹅。
(12)援:引,拉。 (13)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4)之:他,指前一个人。 (15)俱:一起。
(16)弗若:不如。 (17)矣:了。
(18)为:谓,说。 (19)其:他,指后一个人。
(20)与:吗。 (21)曰:说。
(22)非:不是。 (23)然: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