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要识时务文言文(识时务的意思)

1.识时务的意思

释义 “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或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

现在多数是一个高官或者领导(那种不清正廉明的官} 笑着拿着你给的红包或者礼品说 你真识时务啊 然后表扬你几句——多数变成贬义词了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故事 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十六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问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 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 著作,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又注意研究 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有智谋的 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后来,他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微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是杰出人物。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

2.文言文常见语气词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疾去矣,慎勿留。

3、乎:(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如:壮士,能复饮乎?

(2)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如:天乎!吾无罪。/子其行乎?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4、者:(1)表停顿语气。如: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2)用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3)用在句尾表疑问。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

5、耶:(1)用于句尾表疑问,相当于“吗”“呢”。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然则何时而乐耶?(2)用于句尾疑问中略带测度,相当于“吗”。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用于句尾表反问,相当于“吗”。如:呜呼!州县者真驿耶?(4)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时耶,命耶?从古如斯。

6、邪:(1)表疑问,相当于“呢”“吗”。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2)表感叹,相当于“耶”。如:乾坤其易之门邪!

时务,文言文

3.麻烦高人帮忙翻译句文言文

正是由于尽管智者面临危机之时也能够思虑变通之法,贤者处于淤泥一般的环境中也能够不被玷污,才能使他们最终够功成名就,施展智谋才能。

注:

“鷪”本通“莺”此处不知何意,此处本人私自疑为“因”,

“策画”通“策划”,谋划,计谋。

泥而不滓,在泥滞之中而不滓污也。

本句出自《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是 王遵 劝降隗嚣手下将领 牛邯的书信中的言语,大致意思就是告诉牛邯你识时务者为俊杰,快点背叛隗嚣来弃暗投明吧。

全句解释为:

正是由于尽管智者面临危机之时也能够思虑变通之法,贤者处于淤泥一般的环境中也能够不被玷污,才能使他们最终够功成名就,施展智谋才能。

表示要识时务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