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文言文习题(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试题)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试题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

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1.对下列句子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予以愚获罪,谪潇水上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文对苏绰倚重信任的一组是 ①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②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 ③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④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⑤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⑥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A 除:授官 C 赞成:帮助完成 D 处分:处理安排)2.B(以:把/因为 A 向 C 于是 D 就)3.D4.A(当时尚未委以重任)5.①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②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

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

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

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

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

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

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

必修二文言文,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修二语文文言文

2.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必背古诗文言文题目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必背古诗文言

离骚(节选)

归园田居

琵琶行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上面这些是我自己背过的。。如果觉得不够下面这些你都可以背

第一单元:

诗经三首:卫风氓(氓之蚩蚩);秦风无衣(岂曰无衣);邶风静女(静女其姝)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

其他:湘夫人;长歌行

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

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词七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鹊桥仙(纤云弄巧);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扬州慢(淮左名都)

其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幕遮(燎沉香);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文言文,必修,习题

3.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第一题答案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7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以其境过清(过分,过于)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6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7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8一日,大母过余曰(到,到来) 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单位)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3侯生。

4.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

《陈情表》一段:教师: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学生: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教师: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学生:“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教师: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学生:“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领悟,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教师: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学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必修5文言文习题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