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麟征文言文阅读(吴麟徵家诫要言的译文)
1.吴麟徵家诫要言的译文
吴麟徵:《家诫要言》学习应谦虚,做事要准备 ,对自己长期严要求,有大用向不要靠积蓄。
不要被财货迷惑,不要被妻子儿女惑乱。不要让长辈怀疑,不要让父母怨怒。
争目前的事,就忘了远大的目的;加深了儿女情怀,就使英雄气概短少了。 多读书就气清,气清就精神正,神正就出现吉祥的事了,老天保佑着;读书少身体就空虚,身体空虚邪气就进来了,邪气进来就会作恶,忧患也就来了。
通三才的人叫做儒,常常愧疚在天地间立身做人;具备各种善行就能做士,怎么能宽恕自己责备别人。光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光听到别人的过错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这是闯祸的根本。
所以自私的念头萌生就铲除它,谗谀的人到了就赶走他。邓禹十三岁就杖策给光武帝当谋士,孙策十四岁就成为英雄,所忌的是行步懈怠不能前进。
你们这一辈碌碌无为学习儒家的经典的析解句读。还达不到乡里小儿的水平。
人的度量相差很多,岂止是什伯而已乎!拜老师、交朋友应当以老成庄重、实心用功的为好,如果交那些浮薄好动的人,不但无益反击有损,坚决不适宜交朋友。当今多事,参加科举考试之外,还应当使学业进步。
碌碌无为地度日,少年时光容易过去,难道不可惜吗? 【原文】 秀才本等 ①,只宜暗修积学 ②,学业成后,四海比肩 ③。如驰逐名场 ④,延揽声气 ⑤,爱憎不同,必生异议。
秀才不入社 ⑥,作官不入党 ⑦,便有一半身分。 熟读经书,明晰义理,兼通世务。
世乱方殷 ⑧,八股生活 ⑨,全然岭淡。农桑根本之计,安稳著数 ⑩,无如此者。
诗酒声游,非今日事。 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鸟必择术而栖⑪,附托非人者⑫,必有危身之祸。 见其远者大者,不食邪人之饵,方是二十分识力。
男儿七尺,自有用处,生死寿夭,亦自为之。 语云:身贵于物。
汲汲为利⑬,汲汲为名,俱非尊生之术⑭。 人心止此方寸地,要当光明洞达,直走向上一路。
若有龌龊卑鄙襟怀,则一生德器坏矣。 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打扫光明一片地⑮,囊贮古今,研究经史,岂可使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功名之上,更有地步,义利关头,出奴入主⑯,间不容发。 少年作迟暮经营⑰,异日决无成就。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对尊长全无敬信,处朋侪一味虚骄⑱,习惯既久,更一二十年,当是何物? 【注释】 ①本等:本分、分内之事。
②暗修积学:默默地修养德行,不懈地研求学问。 ③四海比肩:和天下著名学者齐名。
比肩:并肩。 ④驰逐名场:在名利场中奔逐钻营。
⑤延揽声气:交接和招揽同党。 ⑥社:明末的文社。
⑦党:朋党、派别。 ⑧殷:盛,深重。
⑨八股:八股文,科举考试的文体程式,因正文由四节对偶文句合计八小股组成,故名。是明清时士子必修的功课。
⑩著数:手段、方法。 ⑪鸟必择木而栖:语本《左传》。
⑫非人:行为不正的人,指不适当的人。 ⑬汲汲:地追求。
⑭尊生:保重生命。 ⑮保持心胸的光明磊落。
地:心地,佛教以心为地。 ⑯出奴入主:在义、利之间的取舍。
⑰年轻时不想有所作为,却做一些暮气沉沉的事情。 ⑱朋挤:朋友和同辈。
嘘骄:虚浮而骄衿。 【原文】 交游鲜有诚实可托者,一读书则此辈远矣,省事省罪,其益无穷。
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 ①,则一生人品坏矣。 制义一节 ②,逞浮藻而背理害道者比比,大抵皆是年少,姑深抑之。
吾所取者,历练艰苦之士。 多读书达观今古,可以免忧。
立身作家读书 ③,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身可无悔尤。我以善病,少壮懒惰,一旦当事寄 ④,虽方寸湛如 ⑤,而展拓无具 ⑥,只坐空疏卤莽,秀才时不得力耳。
迩来圣明向学 ⑦,日夜不辍,讲官蒙问,虽多不能支 ⑧。东宫亦然 ⑨。
一日宫中有庆暂假,皇上语阁臣曰:“东宫又荒疏四五日矣。”汝辈一月潜心攻苦,能有几日?欲望学问之成,难矣! 士人贵经世 ⑩,经史最宜熟,工夫逐段作去,庶几有成。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切须鼓舞作第一等人勾当⑪。
真心实作,死不可图之功。 竹帛青史⑫,岂可让人! 不合时宜,遇事触忿,此亦一病。
多读书则能消之。 忠信之礼无繁,文惟辅质⑬;仁义之资不匮,俭以成廉⑭。
【注释】 ①权宜:随事势而灵活变通、见风使舵。诡随:诡诈多变。
②制义:即八股文。 ③作家:理家。
④事寄:担当事任,此指承继了家业。 ⑤方寸湛如:心地纯厚清醒。
⑥展拓无具:没有发展和开拓的才能。具,才具,能力。
⑦迩来:近来。圣明:指明毅宗朱由检。
⑧不能支:不能应付。 ⑨东宫:皇太子住东宫,故以东官称太子。
⑩经世:治理世事。 ⑪勾当:事情。
⑫竹帛青史:竹帛、青史均指史书。此谓青史留名。
⑬忠诚信实的制度、礼节,不需要繁琐、藻饰,文彩是次要的,它只是礼节内容的补充。 ⑭一个人只要不缺乏仁爱和正义的资质,俭约便可成就廉洁。
【原文】 海内鼎族 ①,子姓繁多 ②,为之督者 ③,其气象宽衍疏达 ④,有礼法而无形畛 ⑤,有化导而无猜刻,故一人笃生 ⑥,百世?郁 ⑦,以酝酿深而承藉厚也。水清无鱼 ⑧,墙薄亟裂 ⑨。
车鉴不远 ⑩,尚其慎旃⑪! 莫道作事公,莫道开口是,恨不割君双耳朵,插在人。
2.l五仪八征古文 的原文
《荀子·哀公第三十一》:“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六韬·选将》:“ 太公 曰:‘知之有八徵: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徵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哀公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