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文言文单元专项练习答案苏教版(走进文言文6.第1单元第三篇的答案急啊!)
1.走进文言文6.第1单元第三篇的答案急啊!
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译文:有人用一杯奶酪款待曹操,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把它给大家看,众人不理解这个字的意思(这个意思)。
按次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①饷:用酒食款待 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④题:写上 ⑤次:依次 ⑥至:轮到了 ⑦杨修:曹操的谋士 ⑧教:让 ⑨啖:吃复;又 便:就 以:把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孩们一起玩耍。路边的李树上结了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
那些小孩都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回答道:“李树长在道路旁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将李子取下来,的确如此。1。
王戎:晋朝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 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
走:跑。 8。
唯:只有。 9。
信:果真,的确。然:这样。
信然:确实这样。10。
取之:拿来 11。 信然:果然是这样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1。
瑾:指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2。
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
会:聚集,汇合 4。题:书写,题写 5。
听:听从 6。举:全部 7。
以:相当于“把,拿,将。” 8。
使:让 9。益:增加 10。
因:于是11。与:给 12。
之:的 13。 坐:在座的人。
2.九上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答案
1.夏 jia32.度 duo23.数 shuo44罾 zeng15王 wang46笞 ? chi17徇 xun48阡 qian19语 yu410诣 yi411缥 piao312戾 li413腊 xi114当 dang416几 ji1 数 shuo4?16蹙 cu417曩 nang318徙 xi319俟 si420属 zhu321汤 shang122冥 ming2 ?还是薄bo2??——————————————————加点字是我感觉的,有可能不对。
答案毕竟几年没做了,如果有错见谅。另外0悬赏………………= =。
3.九年级语文上课堂作业文言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答案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之水,浩浩汤汤(shang第一声),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吟诗作赋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到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情感,怎能没有不同之处?
当那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赶路,桅杆倾倒、船桨摧折;傍晚天色昏暗,猛虎吼叫猿猴哀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们时飞时歇,美丽的鱼儿时而上浮时而下沉;岸上和小洲上的花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们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对着风,那真是快乐的不得了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在朝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我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我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同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为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在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2]
4.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知人论世〗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通“谪”,发配去守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重点词句〗 1、辍耕之垄上:停止 2、怅恨久之:失望 叹恨 3、苟富贵:倘使(如果) 4、若为佣耕:你 是 5、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6、屯(于)大泽乡:停驻 7、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8、会天大雨:恰巧 (适逢) 9、举大计亦死:发动 10、等死:同样 11、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 12、天下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 13、今或闻无罪:有人 1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15、吴广以为然:认为 16、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 1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命令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8、吴广素爱人:平常 19、令辱之:让 2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随从) 2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十分之六七 22、死即举大名耳:干出大名声 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生来的贵种吗 24、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25、收而攻蕲:收集义军 26、行收兵:行军中 27、比至陈:等到 28、守丞死:郡守的副职 29、号令召三老:封建社会里长官教化的乡官 30、将军身被坚执锐:指亲自作战 31、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 〖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答: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 答: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答: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答:(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答: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课文理解〗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久矣 8、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9、“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10、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答:(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3)激怒众人 12、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5.九年级语文《出师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
崩殂(cú) 恢弘(hong) 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 以遗(wèi)
陛(bì)下 费祎(yī) 裨(bì)补阙漏 桓(huan)灵
2.疲弊:疲惫
开张:广泛地听取
恢弘:发扬光大
陟罚臧否:提升、处分、表扬、批评
刑赏: 处罚或奖赏
平明:公正严明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
简拔:选拔
裨补阙漏: 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
淑均 :品德公正
所以:~~~的原因
裨补阙漏: 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
倾颓:倾覆衰败
开张:广泛地听取
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
3.
1)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2)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
3)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
4)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做好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
5)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