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何腾蛟传记文言文翻译(明史谭纶传的原文!我™要原文!别™给我发翻译行不?,我就要个原)
1.明史谭纶传的原文!我™要原文!别™给我发翻译行不?,我就要个原
《明史》谭纶传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
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而后用之。
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
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
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而继光练兵已及期,纶因收之以为用,客兵罢不复调。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马岗、何家 览,又与继光共破之葛埠、南湾。
加右参政,会忧去。以尚书杨博荐起,复将浙兵,讨饶平贼林朝曦。
朝曦者,大盗张琏余党也。琏既灭,朝曦据巢不下,出攻程乡。
知县余甫宰严兵待,而遣主簿梁维栋入贼中,谕散其党。朝曦穷,弃巢走,纶及广东兵追擒之。
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斋继光继光数破贼,浙东略定。
倭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里尽贼窟,继光渐击定之。
师甫旋,其众复犯邵武,陷兴化。四十二年春,再起纶。
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
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继光至,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猷将左、右军。
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
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荐继光为总兵官以镇守之。
倭复围仙游,纶、继光大破贼城下。已而继光破贼王仓坪、蔡丕岭,余贼走,广东境内悉定。
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主四十四十四年冬,起故官,巡抚陕西。
未上而大足民作乱,陷七城。诏改纶四川,至已破灭。
云南叛酋凤继祖遁入会理,纶会师讨平之。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西。
招降岭岗贼江月照等。斋纶练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
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上疏曰:古蓟、蓟、昌卒不满十万,而老弱居半,分属诸将,散二千里间。
敌聚攻,我分守,众寡强弱不侔,故言者亟请练兵。然四难不去,兵终不可练。
主夫敌夫敌之长技在骑,非召募三万人勤习车战,不足以制敌。计三万人月饷,岁五十四万,此一难也。
燕、赵之士锐气尽于防边,非募吴、越习战卒万二千人杂教之,事必无成。臣与继光召之可立至,议者以为不可。
(未完,待续)。
2.《明史チ6ᆭ1郭应聘传》文言文阅读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
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
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
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
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攻围荔浦、永安,劫知州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
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
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阅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
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
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
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
应聘曰:“君第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杀其魁。
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
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
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引疾归。
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廪,殁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
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
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节选自《明史·郭应聘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斩获七千有奇 奇:零数 B.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秩:官吏的品级 C.君第往,吾自有处 第:只管 D.久之,引疾归 引:因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项是 ( )(3分) ①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 ②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 ③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 ④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 ⑤ 君第往,吾自有处 ⑥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郭应聘仕途顺利,战功显赫。
任职以后,担任过多种官职,曾跟随吴桂芳平定李亚元, 攻击张韶南、黄仕良等,后又随殷正茂平定古田。B. 瑶民很不安分,多次发动叛乱。
他们依仗险峻形势为非作歹,拦路抢劫,劫持杀害朝廷官员,无恶不作,朝廷曾多次派人平定。C. 怀远地跨数州,国家编民居住在当地瑶民的外围。
瑶民难治,嘉靖年间,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杀。D. 郭应聘品格高尚,为人善良,生活俭素。
在广西任职时,请求朝廷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堂。在刘台遭贬后,全力帮助。
与海瑞一同厉行节俭,使士大夫畏惧。7.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
(5分) (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5分) 参考答案:4.D.(假托)5.B.解析:③是马希武的表现;⑥是说郭应聘的简朴。
6.C.“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杀”因果关系不成立。7.(1)炎热荒凉、瘴气缭绕的地区,役使数万人,不适宜长期逗留,迅速攻破他们的巢穴,那么其余的叛贼就会吓破胆。
(役:役使,驱使。淹留:长期逗留。
破胆:吓破胆 各1分,语句通顺2分。) 他在南京做官,与海瑞敦促节俭,士大夫不敢侈奢。
(官:做官。敦:敦促。
侈汰:侈奢。各1分,语句通顺2分。)
《明史·郭应聘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
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
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
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
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
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故围荔浦、永安,劫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
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
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
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
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
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
3.《明史•杨博传》翻译
【译文】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
其父杨瞻,曾任御史,死于四川佥事职任上。杨博名载嘉靖八年(1529)进士榜,授职为..扁知县,调迁到长安。
被征召为兵部武库主事,担任过职方郎中。 大学士翟銮巡视九边,让杨博跟随自己。
所有经过的山川形势,当地习俗好坏,士卒多寡强弱,都分门别类做了记载。抵达肃州,臣属的少数民族民众几百人阻塞道路请求封赏。
翟銮顾虑前来求赏的人会更多,自己不能进行遍赏。杨博请求翟銮盛大仪卫,将少数民族民众召集到辕门外,训斥道,天子宰相驾到,不全体远迎,拟将他们绑缚送给负责官吏。
少数民族民众环列跪拜请罪,于是翟銮对先来的人稍示赏赐,其余的人都畏惧而不敢再来。翟銮返回后,举荐杨博可以担当大任。
吉囊、俺答在年关时骚扰边关,尚书张瓒一概倚仗杨博经办。有时皇帝半夜传下手谕,杨博依事条分缕析,都合乎皇帝心意。
毛伯温取代张瓒后,杨博本该调走,毛伯温却特意上奏挽留他。不久,调任山东提学副使,转任督粮参政。
嘉靖二十五年(1546)越级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大兴屯垦之利,奏请皇帝招募百姓垦荒造田,永远不征租税。
并利用闲暇修筑肃州榆树泉和甘州平川境外大芦泉等处的墩台,开凿龙首等渠道。开始,罕东臣服的少数民族躲避吐鲁番的骚扰,迁徙到肃州境内,时常与当地居民搏杀。
监生李时..因此发表言论,事情下派到守臣处理。杨博为此修筑了白城等七堡,召集他们的头人,命令他们率领部属迁徙到那里居住。
少数民族民众迁徙了七百多帐,州境因此得到整肃。总兵官王继祖在永昌击退敌寇,镇羌参将蔡勋等在镇番、山丹奋战,三战三捷,杀敌一百四十余众。
杨博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因为母亲的丧事归乡。
仇鸾镇守甘肃,总督曾铣弹劾他,皇帝下诏逮捕他治罪。杨博也揭发了他三十件贪赃欺骗的事。
鸾授职大将军,屡次诋毁他,皇帝没有理睬。杨博服丧期满,仇鸾已被处死,皇帝召见并授予他兵部右侍郎。
旋即任左侍郎,为苏州、保定经略。 起初,俺答迫近都城,从潮河川入关,谏者纷纷请求做好防备。
因水流湍急,不能修筑城墙。杨博依照水势修建石墩,安排戍卒守卫,自己返京督守京城九门。
当时因为敌寇警报,当年七月分派兵士守卫城垛。杨博告诫:“敌寇来了,必须镇静,怎么能事先自扰!”罢免了县令。
不久调任蓟、辽、保定总督负责军务。杨博认为蓟州近临京都,护卫京都地区和皇族陵寝为大,分遣众将,划地设防。
嘉靖三十三年(1554)秋天,把都儿和打来孙十多万骑兵进犯蓟镇,攻攀城墙。皇帝很担忧,多次派遣快骑侦探杨博。
杨博穿戴盔甲露宿在古北口城墙上,督促总兵官周益昌等人奋力抵抗。皇帝大为欢慰。
派快骑赐送绯豸衣,犒赏军士万两白银。敌寇攻打了四昼夜也没能攻入,便合力攻击孤山口,登临城墙。
官军斩断了一名敌寇的手腕,敌寇退却后在虎头山驻扎。杨博招募敢死队,夜间用火器惊扰敌营。
敌寇忧虑烦乱,天刚亮就全部撤离。杨博晋升为右都御史,荫庇儿子为锦衣千户。
第二年,打来孙又攻入益昌,杨博击退了他们。朝廷提拔杨博任兵部尚书,簿录秋防的功绩,加封太子少保。
严嵩父子招揽权力,诸司职权时常受到干扰,杨博恪守职责,一切不允通融。严嵩恼恨杨博,杨博遇上父亲的丧事而辞官。
兵部尚书许论罢官,皇帝起用杨博代替他。杨博丧服日期未满,上疏推辞。
但是皇帝以大同右卫围困急迫,改派杨博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杨博穿戴黑..孝服奔驰出关。杨博还未抵达,侍郎江东等大军进击,敌寇已经离开。
当时,右卫被围困六个月,守将王德阵亡,城中粮草耗尽,士卒誓死守卫而无反叛之心。杨博大加抚恤,奏请办理十件善后事宜。
因为给事中张学颜的谏言,皇帝留下杨博任镇抚。杨博奏请免除被敌寇占领的地方的租税,于是招募其中的壮丁做义勇,分别隶属各将官。
杨博认为边地的人不熟谙车战,敌寇入侵就力不能支,奏请修造一百辆偏箱车;有警报则右卫车在东,左卫车在西,相互声援。又认为大同城墙毁坏,修缮的事急迫;其次是堵塞银钗、驿马诸岭,以便断绝敌寇窥探紫荆的道路;在居庸关南山设防,以便断绝敌寇窥探皇室陵寝京畿的道路;修筑阳神地诸城墙阻堑,以便断绝敌寇入侵山西的通道。
于是在大同牛心山等处修筑了九座堡垒,九十二个墩台,连接左卫高山站,以便联络镇城。开掘了两条大沟,各长十八里,开掘小沟六十四条。
耗费五十天时间完工,受到嘉奖赏赐。 皇帝几度想将杨博召回,又顾虑边疆,便询问严嵩。
严嵩一向不喜欢杨博,奏请任命他为江东署理部事,等待秋防完毕后再慢慢计议,于是不召杨博。秋防完毕,加封为太子太保,依然留任镇守。
口孛索把伶和反叛了的都记等几度拥轻骑袭扰边关,杨博先后设计擒获了他们。并几次派出骑兵袭击敌寇,敌寇稍稍迁移了营帐。
于是杨博倡议修筑前总督翁万达所创设的边墙,招回被敌寇劫掠过的内地民众一千六百多人。又奏请疏通宣府、大同荒田的水利设施,少征租税。
朝廷准奏。改任蓟辽总督。
秋防完毕,廷议打算召回杨博,吏部尚书吴鹏不赞成。郑晓署兵部,争辩道:“杨博在蓟、辽则蓟、辽安定,在兵部则九。
4.《明史•高攀龙传》的翻译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要求宫人们学习古人逸事。
因为宋代有很多贤明的皇后,于是就让女史记下她们治家的方法,让六宫嫔妃从早到晚的研读。有的嫔妃说宋朝皇后过于仁厚,马皇后就说:“过于仁厚,难道不比刻薄更好吗?”有一天,皇后问女史:“黄老教是什么教,汉朝的窦太后却非常地喜欢?”女史说:“黄老教把清静无为作为根本。
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马皇后说:“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去讲究孝顺友爱的吗?”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
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皇帝(朱元璋)想要杀了他。
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认为郭景祥非常廉洁,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
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
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皇帝问原因。
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
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
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
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
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
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
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
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睡觉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良医。
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这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