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级语文文言文翻译(初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上))
1.初二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上)
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襄(xiāng)]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
[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理解探究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
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
[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
2.七八年级的文言文整理 先一遍原文要有题目 再重点字词解释 再逐句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爱莲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 人都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能有谁呢?喜爱牡丹的,当然有很多人了!句子翻译 ⒈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⒉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⒊自李唐来,世人甚(盛)爱牡丹。
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⒋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我只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⒌中通外直,(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⒍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⒎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幽,⒏亭亭净植,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但不可以贴近玩弄它啊。
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者;⒒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⒓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此句为判断句,从“者也”看出,其中真正的关键是判断动词——“是”) 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在此作语气助词)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⒕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这句描写莲花的高洁、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写莲花正直 词语解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多,大多。甚:很,十分。
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之:的。
可爱:值得喜爱。甚:很,非常。
者:花。蕃:多。
独:仅仅。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自:从。
予(yú):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出:长出。淤泥:污泥。
染:沾染(污染)。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通:贯通;通透。
植:挺立。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意思是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加。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宜:应当。
众:多。生字 予(yú)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鲜(xiǎn) 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阅读理解 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3.求语文人教版 七八年级文言文及翻译 一定要完整啊!
七上 5《童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不忠诚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温习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点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孔子说:“由(子路)!教导你懂得这个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中间,选择他们的好的方面来学习,他们不好的方面,(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掉它。” 曾子曰:“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任务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死了然后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孔子说:“季节严寒,然后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山市》 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然而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近处没有这样的寺院。
不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绿瓦飞檐,才明白是“山市”。没多久,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城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成千上万。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变得隐隐约约。
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
4.语文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古文翻译
伤仲永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木兰诗织布机的声音一遍复一遍,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听不见机杼作响,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 我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买马匹和马鞍等乘马用具,在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在南市买驾驭马的嚼子、笼头和缰绳,在北市买长鞭。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木兰)凯旋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闺房东面的门,坐在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口技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在厅堂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让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各位的宾客相聚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中醒木拍了一下,在座的宾客都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客人们)远远地听见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
妻子轻拍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睡觉。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叫,妇女也起来高叫,两个孩子一齐哭。
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当中还夹着劈里拍啦的声音和房屋倒塌的声音,着火爆炸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着成百上千个呼救的声音,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声音,抢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离开。
忽然醒木一声,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撤掉屏风再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5.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
(一)
1.(不知道那些是加点的)
2.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认为你很聪明呢?”
3. 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太阳离我们的距离的远近。
(二)
1.
2.听到以后就默默地记在心里。/ 安阳人韩性听说后认为他很不一般。
3.一是放牛时偷偷到学舍去听学生读书并默记在心。二是在寺庙里,通宵达旦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学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刻苦学习。
(三)
1.铁杵磨成针。
2.
3.李白被她的意志所感动。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效。
(四)
1.
2.我有骏马想要卖掉,在集市上站了三天早上,也没有人与我搭腔。
3.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说明了人们相信行家的眼力。
(五)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
2.哪有作为人臣却戏弄君王的?
年老的人好学,就如同 夜间点亮蜡烛的光亮。
3、学总比不学要好。
(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
2. 如果把你的玉给了我,那么我们就都丧失了各自的宝贝了。
3、廉洁自好,不贪图他人的财物。
6.语文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古文翻译
伤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木兰诗 织布机的声音一遍复一遍,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听不见机杼作响,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木兰答道) 我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买马匹和马鞍等乘马用具,在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在南市买驾驭马的嚼子、笼头和缰绳,在北市买长鞭。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木兰)凯旋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闺房东面的门,坐在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口技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在厅堂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让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各位的宾客相聚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中醒木拍了一下,在座的宾客都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客人们)远远地听见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
妻子轻拍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睡觉。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叫,妇女也起来高叫,两个孩子一齐哭。
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当中还夹着劈里拍啦的声音和房屋倒塌的声音,着火爆炸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着成百上千个呼救的声音,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声音,抢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离开。
忽然醒木一声,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撤掉屏风再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
7.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注解
【七年级上册】 童趣0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02徐;慢慢地 03呖(lì);鸟鸣04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论语 十则01说;通“悦”,愉快 02愠;生气,发怒。
03日;每天04三省;省,反省。 05信;真诚,诚实 06传;老师传授的知识07罔;迷惑 08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09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
知,通“智” 山市01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 02危楼;高楼。
危,高。世说新语 两则01内集;家庭聚会。
02差可拟;拟,相比。 03期行;相约同时。
期,约定。 0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05尊君在不;不,通“否” 0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07引;拉。
08顾;回头看。 智之疑邻01亡;丢失。
塞翁失马01亡;逃跑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01尝:曾经 02辍:停止 03之:去、往 03隶;属于 04尝;曾经 05文;文采06理;道理 07扳;通“攀”牵,引 木兰诗 01戎机;战争 02度;过 03强;有余04郭;外城 05著;穿 06帖;通“贴” 孙权劝学01辞;推脱 02邪;通“耶”语气词 03过;到04更;重新 口技01但;只 狼01故;旧、原来 02暇;空闲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01缤纷;繁多的样子 02俨然;整齐的样子 03属;类04阡陌;田间小路 05黄发;老人 06垂髫;小孩07要;通“邀” 08无论;不要说 09扶;沿,顺着10向;从前的、旧的 11诣;到 12规;计划13寻;随即,不久 短文两篇01名;名作动,出名 02灵;名作动,显灵 03斯;这04上阶;长到台阶上 05丝竹;奏乐的声音 06劳;使……劳累07蕃;多 08濯;洗涤 10妖;美丽而不庄重 11蔓;生枝蔓 12枝;长枝节 13亵;亲近而不庄重 14宜;应当 核舟记01罔;全都 02因;顺着,就着 03贻;赠04比;靠近 05类;像 06诎;同“屈”弯曲07衡;同“横” 08简;挑选 大道之行也01与;通“举” 02亲;与……为亲 03矜;通“鳏”04寡;老而无夫的人 05孤;幼而无父的人 06独;老而无子的人07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08恶;憎恶 09乱;指造反10作;兴起 11大同;指理想社会 三峡01阙;通“缺” 02亭午;正午 03 分;半夜04襄;上夜 05沿;顺流而下 06溯;逆流而上07奔;飞奔的马 08素;白色 09湍;急流10属;动词,连接 短文两篇01歇;消散 02颓;坠落 03与;参与,欣赏04念;考虑,想到 05但;只是 观潮01沃;用水淋洗 02文;动词,画着花纹 湖心亭看雪0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02强;尽力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01从;顺,随。 02奔;动作名,飞奔的马 03反:通“返”,返回。
五柳先生01会;体会、领会 02造;网、到。 03辄;就04戚戚;忧愁的样子 05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马说01骈;两马并驾 02食;通“饲”,喂 03见:通“现”,表现;显现。
04策:用鞭子打,送东阳马生序01假借;借。 02走;跑。
03支;通“肢”04汤;热水。 05被;通“披”,穿着 小石潭记01空;在空中 02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03折,曲折04蛇,像蛇一样弯曲 岳阳楼记01具,通“俱” 02全,皆 03兴,复兴04属,通“嘱 05求;探求 06以;因为07进;在朝廷做官 08退;不在朝廷做官 湖心亭记01芳,香花 02觥;酒杯 请采纳,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