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2文言文解析(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1.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赵广拒画①

陆游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②。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③,久之遂善画④,尤工作马⑤,几能乱真⑥。建炎中陷贼⑦。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⑧。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⑨。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⑩。而广平生实用左手⑾。乱定⑿,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⒀,乃死⒁。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⒂,多广笔也。

〔注释〕

①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

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

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每,常。

④遂:就。善:善于,擅长。

⑤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

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

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

⑧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让。 图,画。掳,抢走。

⑨辞:推辞,拒绝。

⑩胁:威胁。白刃:快刀。遣去:打发

(11)实:其实,本来

⑿乱定:局势平定

⒀又数年:又过了几年

⒁乃:于是,就

⒂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翻译: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老学庵笔记陆游文言文翻译,老学庵笔记陆游文言文翻译任元受,老学庵笔记陆游文言文翻译东坡先生

2.老学庵笔记卷二翻译

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风月轩",以示讥讽。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像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质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间",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

"农民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陆"字为名,以报"活我"之恩。

这是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一个笑话,后来由此产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著名成语,一直流传到现在,讽刺那些当权者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给群众、下属以丝毫自由的专制行为。

文言文,陆游,解析,笔记

3.陆游 老学庵笔记

原文:“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翻译:田登当郡守(的时候),很忌讳别人用他的名字中(的字),(如果)他(发现)有触犯的,必然会发怒,(然后加以惩罚),官吏士卒有很多都挨了鞭打。于是举州(官吏、百姓)都把“灯”写作“火”(来避讳这个字。灯与登同音)。元宵节放灯应当允许人们进城观赏游玩,官吏于是就写了一个榜文,贴在闹市,说,“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日”

这是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一个笑话,后来由此产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著名成语,一直流传到现在,讽刺那些当权者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给群众、下属以丝毫自由的专制行为。

4.陆游《老学庵笔记》译文

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由这个故事看来一点也不虚假啊!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2文言文解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