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记与欧公语文言文及原文翻译(《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
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 B。
①④⑥C。 ②③④ 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参考答案:4。 D 5。
C 6。A7。
(10分)(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2.记与欧阳言文言文翻译解词
《记与欧公语》:
【原文】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翻译】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3.《嗟来之食》文言文 翻译 (还要原文)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
一天,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说:“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扩展资料:
辨音:“嗟”读“jiē”,不读“cuō”。
“黔”读“qian",不读”yin"或“mo”。
大饥:饥荒很严重。
黔敖:人名。
食:同“饲”,动词,把食物给人吃。
蒙袂辑屦: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袂,衣袖。
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奉:同“捧”,捧着。
嗟:呼呵的声音。
从而谢:赶上去道歉。
4.记与欧阳言文言文翻译解词
《记与欧公语》: 【原文】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翻译】 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
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
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B
译文:欧阳修曾经跟我摆谈过这样的事情:有人生了病,医生问他是怎么得病的,他回答说:“坐船时遇上刮大风,惊恐害怕,然后就病了。”医生就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来,加上丹砂、茯神一类的药,泡水给他喝了,他的病就好了。现在的《本草注别药性论》上说:“治疗出汗多的毛病,可以用麻黄的根节(麻黄,中药名,以茎枝入药,性温、味辛微苦,功能发汗;根节入药,性平、味甘,功能止汗)和被人用旧了的竹扇(上面浸透了人的手汗)来打成碎末让病人服用。”欧阳修就说:“医生凭借自己的揣度配药大都像这样,初看好像儿戏,但有时还真有效,恐怕这其中的道理还不容易招致责难吧。”我就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墨锭拿来烧成灰给学生吃,能够治疗愚蠢和懒惰吗?推而广之,那么,喝了伯夷(古代最清廉的人)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贪心;吃了比干(古代最忠诚的臣子)吃剩下的饭菜,就可以改掉谄媚的毛病;舔一舔樊哙(古代勇敢的壮士之一)用过的盾牌,就可以医治胆小的毛病;嗅一嗅西施(古代最美的女人)的耳环,就可以治好天生的丑怪残疾啦。”欧阳修听了我的话,大笑起来。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润八月十七日,我坐船进入颍州地界,因而想起20年前在这颍州拜见欧阳修的事,偶然回忆起当年跟欧阳修的一番笑谈,姑且把它了记下来。
说明:欧阳修(1007-1072),苏轼写此文时,欧阳修去世已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