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用文言文(如何做好文言文?)
1.如何做好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更是阅读中的难点。
学生将文言文译成的现代汉语,往往是不够准确,也只是译出文言文语句的“大意”,可以说不是译文,而是语句的“意思”。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文言文翻译呢? 一、文言文译文要做到“信、达、雅” 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是有一定的标准,并不是像学生所翻译出来的“大意”。
严复以“信、达、雅”三点作为衡量外文好坏的标准,那么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对我们中学生来说,“雅”的要求也许高了点,但是,做到“信”“达”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否则不能说是好的译文。 二、文言文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翻译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相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试看下面的例子: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 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 管。 │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 其─他们的;管─钥匙。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2.语文如何做好文言文
重视教科书中文言文的学习了,因为中学教科书上的文言文已经足够学习了。
文言文的一些虚词比较难掌握,但用在特定环境是意思也是相同的,所以多分析各个词所在的语境和意思,很快就能找出规律。 另外一个锻炼的方法就是翻译。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语文教科书的古文部分基本都要做满笔记——主要是词的,到了周末或者假期,不妨把它们拿出来翻译一下,不用抄原文,但要把它全文翻译出来,写在本子上。别小看这个“翻译”翻译一遍就基本能把各种词的用法弄个十成八成懂了。
中考、高考前的复习,也只是针对几篇重要的古文,再熟悉以下各种词的用法和环境,以及它的意思。 放心,用这个方法,一定能成的!就算老师讲的不好,市面上也有很多辅导书,挑书的关键是能对每个词进行解释,最好还有虚词或多意词的讲解。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