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文言文课文(心存高远,立志的文言文)
1.心存高远,立志的文言文
*志当存高远。〔三国〕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晔
*男儿事业当志奇。〔三国〕贯休
*君子志于择天下。〔宋〕刘炎
*褴褛衣内可藏志。书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隋〕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隋〕王通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明〕冯梦龙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明〕胡居仁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琮琼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汉〕桓宽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三国〕曹植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唐〕李隆基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唐〕李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唐〕李白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唐〕杜甫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唐〕白居易
*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唐〕白居易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唐〕孟郊
*男儿出门志,不独为谋身。〔唐〕杜荀鹤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宋〕欧阳修
*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元〕万松老人
*慷慨丈夫志;铁石豪杰心。《格言对联》
2.立志文言文 带重点字意 全文翻译 感受的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重点字词:
戎:军队。从戎:从军。 尝:曾经。 缀:停止。 志略:这里指志向,抱负。(有时指才略) 效:学习,效法。 事:从事。 安:怎么。
翻译:
(班超)家里贫穷,常常受雇为官府抄书挣钱以供生活所需。时间长了,觉得很劳苦。曾停止抄写工作,把笔掷在地上,感叹说:“大丈夫如果没有别的抱负,也应像傅介子(汉昭帝时的使臣)、张骞(汉武帝时期的使臣)那样,出使国外建立功勋,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平常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源于这个故事有一个成语,即:投笔从戎。
3.关于读书立志的文言文小故事
1、头悬梁,锥刺股
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该故事已见“引锥刺股”条,此不详述。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2、匡衡
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启示:文言文‘凿壁借光’表现了匡衡人穷志坚,发奋读书的精神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 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书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当上了宰相。
3、囊萤映雪
【车胤囊萤映雪(古文)】
车胤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曾祖车浚,尝任会稽太守,其父车育在郡任主簿。太守王胡之善於识才,一见车胤,语其父曰:“此子将任高官,应与之读书深造。”车胤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苦於家贫缺灯油,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
后以形容在艰困之环境中,勤奋读书。或形容贫士勤勉攻读,多用此语。
4.小古文《立志》的译文 快快快
立志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契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过.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慷慨激昂地立下了造福(治理)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吟诵道:“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百度·》。
5.小古文《立志》的译文 快快快
立志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契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过.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慷慨激昂地立下了造福(治理)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吟诵道:“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