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昆绳书文言文阅读答案(《与王坤绳书》文言文阅读原文是什么?)
1.《与王坤绳书》文言文阅读原文是什么?
《与王昆绳书》[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作者: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安徽安庆府桐城县(辖域含今桐城市、枞阳县及杨桥、罗岭地区)人,祖居在桐城市区凤仪里附近,生于江宁府(今南京六合留稼村)。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初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赏析:
作者从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夏补桐城县学弟子员后,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秋乡试不第,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是第二次落榜了,心情非常抑郁。所以信中所谈,除两人的交情和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外,便是恍忽彷徨。想不再应考,筑室于山林川泽之间,课耕养亲,穷经著书,但条件又不允许。若再继续应考,他又怕终年仆仆风尘,向人觅衣索食,以致学业和生活荒落,终不能成功。思前想后,作者最后还是决定钻研四书五经,想有所建树。
2.《梓人传唐•柳宗元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梓人传 唐•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
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佣隙宇而处焉 佣,租B。 委群材 委,派C。
莫敢自断者 断,决定D。 使无所德 德,感激6。
下列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梓人“其术之工大”的一组是( )①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皆环立向之 ③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④余圜视大骇 ⑤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天,裴封叔到木匠的屋里去,看见木匠睡的床缺了一只脚,叫他自己修,木匠却不理睬,要请其他人来修。
B。 后来,我做京兆尹时修建衙门,在房屋建成以后,看到正梁上题的字,只有这个木匠师傅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C。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D。
那些远近大小的各种事情,宰相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宫殿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直到完成一样。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⑵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⑶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3.文言文阅读(15分)梓人传唐 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
【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A【小题4】(1)、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2)、这完全可以让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 【答案解析】【小题1】租【小题2】③说的是为相之道,④是天下人对处理好相道的一国之相的赞赏⑥“我”对梓人的赞赏,不是直接表现梓人的才能。
【小题3】作者由此认为梓人能力高超。【小题4】(1)得分点“食、直”。
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语言1分。(2)得分点:“为、法”。
附参考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
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 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
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
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
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 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
(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
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 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
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
”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让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
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
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
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
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4.与王昆绳书文言文翻译
这是译文:
方苞叩头[ 1 ]:
从书斋中分手[ 2 ],不能再见面。接写,义深而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代的为交的人难道有错吗。包括从事朋党交往,间近十年,心事气味相同[ 3 ],知道他的深处,有如我兄弟的吗!
走出都门,运输船南浮,离开风沙尘埃的痛苦,耳目开朗;又违背膝下脸色很久[四],能回家探望[五],很忘身的贫贱。回想几个朋友隔离不同地[ 6 ],联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看见哥哥和褐甫抵掌[ 7 ],所以现在尽情玩乐叫[八],醒来后悲伤增加离散的遗憾[ 9 ]。
在十月下旬到你家苞,停留八天,就饥饿驱使宣、歙之间[ 10 ]。流入泾河[液],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凉见底[这],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修竹林郁盘有生气[学习],村落居民相貌很忙,团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的人[ 14 ],逍遥纵脱[十五],岩居住而川观看[做],没有一件事是他的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自己],灌注用忧郁的奇特胸臆,所以他的父亲都像用出[或]。在这里有一个让石苞亩的宫[十九]、几顷田地耕作和培养,穷经而写的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扰,他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这一年我我向人索取衣食[表达],有的山行水过夜,跌倒怵迫[朋友],有的易于技系绑在尘世事[她],不能一天宽闲的身心。君子固然穷[连接],不害怕自己辛苦憔悴,恐怕神智慧滑昏[一般],学习种植荒凉[二十五],抱着无穷的愿望而最终事情不成功的。
包含的生二十六年了,使磋跎黄昏忽然常常像以往[业],那么由此而四十、五十,哪里有困难吗!没有什么能比身体,没有什么能在后,这将与众人同他的蔑视蔑视的[丛生]。每当想到这件事,如病情的附其身[中],半夜起身,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感到惊奇,也不知道所谓,包含的心事谁能告诉我去?我哥哥是怎么认为包含策略呢[聚会]!
我哥哥得到推荐[ 30 ]。朋友之间很少有不相庆,而包含我有害怕了。退之说[诵读]:“众人的进,未尝不为退。我当时觉得自己的”。
包括近来想追查诸经[起],打破旧说的藩篱[生产],而要求他所认为的意思。即使冒着风雪,进入旅店,不敢一刻从废。
时间疾行,只有各自勉励以安慰独居[底]。
石苞叩头。
5.绳技文言文答案原文也要,谢谢啦
绳技奇观 原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楼设绳妓。技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辘轳以系之。又竖数丈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弦。技女自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者,而従容俯仰者。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者,或蹋高蹈顶至三四重者,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注,曾无跌失者。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
译文:
唐玄宗开元(年号)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皇宫御楼里引进了绳妓(在绳子上玩杂技的女艺人)。先扯出一根长绳,两头搭在地上,埋两个辘轳(木质转轮,类似古代打水的辘轳)系住绳子两端。辘轳中间有好几丈远,立起柱子把绳子撑起来(两头再转动辘轳把绳子拉直),绳子绷直就像琴弦一样。然后艺妓从绳子两端,踮起脚尖上去,来回行走飘飘悠悠,望去就像仙人一样。有在绳子中间相遇,两人错身而过的,有穿着木屐在上面行走,从容弯腰仰头的。有的用画竿绑在小腿上,五六尺高,或者踩高跷,人和人摞起来三四层,然后翻跟头跳下来,跳到绳上站住,从没有过跌下来的。都踏着鼓乐的节奏,真是奇观。
6.请问下面这篇古文的题目
农夫殴官
(1)才与绢数尺 与( 给予 )
(2)农夫涕泣 涕( 眼泪 )
(3)我有父母妻子 妻子(妻儿 )
这篇文言文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迫害。 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怒殴宦者。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长期被压迫,内心积压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 也同时反映了古代时宦者(太监)对贫苦农民百姓的收费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