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文言文原文和注释(汉书的文言文翻译)

1.汉书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

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年少时喜好学习,通晓《春秋》,以庐江郡县吏的身份被提拔。汉景帝末年,担任蜀郡郡守。他为人仁爱,喜欢用感化的方法进行治理。文翁发现蜀地偏僻狭小有蛮夷风气,便想引导教化他们。他选拔明达有才能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多人,亲自诫勉,将他们派遣到京城,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律令。他还减少郡府开支,购买刀、布等蜀地物品,由计吏带着去送给博士。几年后,蜀郡学生都学成归来,文翁起用他们担任高职,依次选拔,有的人官职达到郡守刺史。

文翁又在成都街市修建学校,召来属县子弟作为学生,为他们免除徭役,成绩优异的提拔担任郡县官吏,次等的担任教民务农的乡官。文翁常常选拔学官学僮,让他们在非正式场合任职。每次出巡属县,从学校学生中挑选通晓经术行为端正的人与他一起前往,让他们传布教令,出入内府。县邑吏民见此而感到荣耀,几年后,大家都争当学校学生,有的富人甚至为求当学校学生而愿出钱。因此蜀地风气大变,蜀郡在京城学习的人与齐、鲁接近。到汉武帝时,便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郡国设立学校从文翁开始。

文翁死在蜀郡,当地吏民替他建立祠堂,每逢节气祭祀不断。直到现在,巴蜀之人喜欢艺文礼乐,也是文翁教化的结果。

螳螂捕蝉文言文原文及注释,文言文狼原文及注释,文言文原文及注释大全

2.《汉书•傅介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

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

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

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

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

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傅介子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B.王谢服 谢:感激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现场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的“谢”字,根据前文的介子对“王”的指责,和句中的“服”(顺服),这里解释为“谢罪”比较合适。【参考答案】B(谢:谢罪)2.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译文:。

(2)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译文:。【现场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意理解等内容。

解答此题,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确认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的“属”译为“刚刚”,“道”译为“取道”;(2)“示”译为“让……看”,“报”译为“报告”“汇报”。

【参考答案】①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 ②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

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现场解析】考查把握人物个性的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展示傅介子的个性特征“智勇”,即“智慧”“胆识”两个方面,解题方法是以“智勇”为标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筛选,确认。 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写皇帝的嘉奖⑥陈述“士刺王者”与介子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A。4.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现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人手法的理解能力,涉及到作者情感态度、人物的性格、写人的方法等。

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 C项路过的是“龟兹”,没有防范之心的也是“龟兹王”。

【参考答案】C。【参考译文】傅介子是北方人,因参军当了官。

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元凤年间,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汉朝大部队刚到,大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它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

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

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受于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

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人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它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

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

到了楼兰。

汉书,文言文,注释,原文

3.《汉书 冯奉世传》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

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

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

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

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

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

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是时,乌孙大有击匈奴之功,而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

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

时,匈奴又发兵攻车师城,不能下而去。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从鄯善以西皆绝不通。

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皆在北道诸国间。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

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

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苑。

大苑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

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颛之可也。

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士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

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

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元帝即位,为执金吾。

上郡属国归义降胡万余人反去。初,昭帝末,西河属国胡伊酋若王亦将众数千人畔,奉世辄持节将兵追击。

右将军典属国常惠薨,奉世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加诸吏之号。数岁,为光禄勋。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彡姐旁种反,诏召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奉世入议。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

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玄成等漠然莫有对者。

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上问用兵之数,对曰:“臣闻善用兵者,役不再兴,粮不三载,故师不久暴而天诛亟决。往者数不料敌,而师至于折伤;再三发軵,则旷日烦费,威武亏矣。

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法当倍用六万人。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决。”

丞相、御史、两将军皆以为民方收敛时,未可多发;万人屯守之,且足。奉世曰:“不可。

天下被饥馑,士马羸秏,守战之备久废不简,夷狄皆有轻边吏之心,而羌首难。今以万人分屯数外,虏见兵少,必不畏惧,战则挫兵病师,守则百姓不救。

如此,怯弱之形见,羌人乘利,诸种并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国之役不得止于四万,非财币所能解也。故少发师而旷日,与一举而疾决,利害相万也。”

固争之,不能得。有诏益二千人。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

典属国为右军,屯白石;护军都尉为前军,屯临洮;奉世为中军,屯首阳西极上。前军到降同阪,先遣校尉在前与羌争地利,又别遣校尉救民于广阳谷。

羌虏盛多,皆为所破,杀两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

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余人,拜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众,不须烦大将。”

因陈转输之费。 上于是以玺书劳奉世,且让之,曰:“皇帝问将兵右将军,甚苦暴露。

羌虏侵边境,杀吏民,甚逆天道,故遣将军帅士大夫行天诛。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今乃有畔敌之名,大为中国羞。以昔不闲习之故邪?以恩厚未洽,信约不明也?朕甚怪之。

上书言羌虏依深山,多径道,不得不多分部遮要害,须得后发营士,足以决事,部署已定,势不可复置大将,闻之。前为将军兵少,不足自守,故发近所骑,日夜诣,非为击也。

今发三辅、河东、弘农越骑、迹射、佽飞、彀者、羽林孤儿及呼速累、嗕种,方急遣。且兵,凶器也,必有成败者,患策不豫定,料敌不审也,故复遣奋武将军。

兵法曰大将军出必有偏裨,所以扬威武,参计策,将军又何疑焉?夫爱吏士,得众心,举而无悔,禽敌必全,将军之职也。若乃转输之费,则有司存,将军勿忧。

须奋武将军兵到,合击羌虏。” 十月,兵毕至陇西。

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

兵未决间,汉复发募士万人,拜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未进,闻羌破,还。

上曰:“羌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其罢吏士,颇留屯田,备要害处。” 答案补充 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

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

4.《汉书·诸侯王表》全文翻译

过去周朝戒于夏、殷二代,文王、武王及周公制定法规,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封八百诸侯国,其中与天子同姓的有五十余个。

周公、康叔建藩于鲁国、卫国,方圆各有数百里;姜太公在齐国建藩,也是五等诸侯、九州之长的地方.那《诗经》里记载那时的制度道:“把善人作为藩篱,把太师作为垣墙。大国诸侯作为屏蔽,王室同姓作为柱干。

能够合乎德政天下就安宁,分封宗室之子城堡就坚固。城堡不可以毁坏,宗室不可以孤立。

如不那样,畏惧不安就来了。”所以亲人和贤人一并受封,有功有德的人一同建藩,这是关系到国家盛衰,天下稳定的根本,是不能更改的.因而周朝强盛时有周公、邵公参与治国,达到无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的境界;衰落时有五霸扶助,一同保守天下。

自从幽王、平王之后,国家一天天衰微,甚至落到夹在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崎岖不安,本身也分裂成东周与西周两个小国,有天子逃债避难的高台,有象征王权的铡刀被偷取藏匿的传言。然而天下仍称之为共同的主人,强大的诸侯也不敢灭它。

历经八百余年,功德总算失尽,王位也止于赧王,天子被降为庶人,自然亡故。虽然称号和王位在天下之内失去,仍有枝叶维持似的,无人敢占据空虚的王位,海内没有天子,有三十余年。

秦朝凭藉优越的地势,驱驰着诡诈的军队,吞并山东六国,一鼓气取得了胜利。因而它夸赞自己熟知天下,自以为一人晓立国之业,毁谤嘲笑三代,清除消灭古代之法,偷取皇帝的称号给自己,可子弟却是平民,在内没有同本同根的骨肉相辅佐,在外没有有土有地的藩邦相拱卫。

陈胜、吴广以一根木棍奋起,刘邦、项籍随即灭亡了秦朝。因此说,周朝享国太久,秦朝没有达到期,是国势造成这样的呀。

汉朝兴起初年,海内刚刚平定,同姓宗室稀少,高祖以灭亡的秦朝因孤立无援而败亡为教训,于是开始割裂疆土,立王侯二等爵。功臣封侯者有一百余座城邑,故王室子弟封王者有比九国还大的领地。

自雁门往东,到辽水北岸,是燕国和代国。常山往南,太行山往东,过河水与济水,一直入海,是齐国和赵国。

谷水、泗水一带包括龟山和蒙山,是梁、楚二国。东含江、湖,靠近会稽,是吴国。

北临淮河,包括庐山与衡山,是淮南国。汉水往南,到九嶷山,是长沙国。

各诸侯国一个连一个,环绕在北、束、南三边,外接胡地和南越。天子自己则有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颖川、南阳,从江陵往西到巴蜀,北边从云中到陇西,包括京师共十五郡,其中又有公主、列侯的封邑。

大的藩国跨几州兼有几郡,连接数十城,宫室、百官制度同京师一样,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即使这样,高祖创立基业,一天也没有闲暇,惠帝在位又短,高后以女人摄政,海内却安然无恙,没有偏激可忧,后来摧毁吕氏的祸难,成就文帝的帝业,也是依赖于诸侯之力量。

然而诸侯本来就国大势大,末流也泛滥四溢。小一些的荒淫违法,大一点的横行无道,以致害了自己和国家。

因此文帝采用贾谊的建议分割齐国和趟国,景帝采用晁错的计谋削弱吴、楚等国。武帝实施主父的策划,下达推恩令,使诸侯王得以分一部分户数和城邑封给子弟,不用废黜迁徙,藩国自己就分崩离析了。

自此以后,齐国分成七个小国,赵国分成六个,梁国分成五个,淮南国分成三个。皇子开始封为王时,大一点的不超过十座城池。

长沙、燕、代等国虽还有旧名,都没有以前南北的边界了。景帝遭受七国灾难,就抑制削弱诸侯,减少罢黜各国官吏。

逮帝时有衡山、淮南二王的谋反,就设立诸侯官吏的法律,严惩违法之徒,各诸侯只能得到衣食税租,不能参与政事。到了哀帝、平帝的时候,诸侯都是继承先世的后裔,同天子关系疏远,生在宫室之中,不被士人百姓尊崇,势力与富家无异了。

而天子又都早逝,连续三朝没有子嗣,所以王莽知道汉朝里外都岌岌可危,本末俱弱,就无所顾忌,生出奸心;凭着姑母太后的权威,假称周公欺骗人心,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不下台阶就使天下运转。奸诈的计谋一成,就篡夺皇帝的尊位,分别遣送官吏迅速传遍天下,颁布皇帝命令。

汉朝诸侯王慑于淫威,都匍匐在地奉上玉玺绶带,惟恐落在后面,有的还歌功颂德,献媚讨好,真可悲啊!所以我查明诸侯从头至尾由强到弱的变化,以作为惩戒.。

汉书文言文原文和注释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