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卧解嘲文言文翻译(昼卧解嘲文言文答案)

1.昼卧解嘲文言文答案

8. D/与:参与。

9. 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

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11.(1)①黄河将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 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努力吧。(3分)

②现在天下大乱,你不能够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4分)

(2)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

生。(每处0.5分)

2.求扬雄的《解嘲》的原文及翻译~知道的朋友帮下忙,谢谢~!

“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

: 我听说上古的贤士,要成于众人的榜样,不生存就算了,生存下来他将上使人君受到尊重,下使父母得到荣耀。 “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 得势的人青云直上,受排挤的人如弃低洼。早上握有大权时则为卿相,晚上失势后就变为百姓。

“乘(seng4,每4为1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fu2,野鸭)飞不为之少。”: 比喻人才济济,加几个不显多,减几个不觉少。

“故世乱则圣哲驰骛(chiwu4,奔走告急)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 乱世有本事的人到处奔走告急都不够;和平盛世平庸的人睡觉都有多。

“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 想说话的人模仿别人,人云亦云;想走路的人模仿别人的脚印,踏着步伐。墨守成规,无所作为。

“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旺盛的火光最后也要熄灭;隆隆的雷声也是不能持久的。

有盛必有衰。 “高明之家,鬼瞰(kan4)其室;攫挐(jue1na2)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

: 显贵的家庭,将有鬼神窥望他的房室,伺其覆灭;争权夺利的人会灭亡,不争名利的人则能保存;功高震主的人宗族都有危险,恬淡自守的人则能保全身体。 “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 虽然世道变化,事物也变化,但是做人的道理没有什么两样。 “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 在可以作的时候做可以作的事,则顺利;在不可以作的时候作不可以作的事,则凶险。

解嘲,文言文,翻译

3.解嘲的作品原文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1,人纲人纪2,不生则已,生则上尊人君,下荣父母3,析人之珪4,儋人之爵5,怀人之符6,分人之禄,纡青拖紫7,朱丹其毂8。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9,与群贤同行10,历金门11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12,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13五千文,枝叶扶疏14,独说数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然而位不过侍郎15,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无尚白乎?16何为官之拓落17也?”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18往昔周网解结19,群鹿争逸20,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21,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22橐,或凿坏以遁23。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24。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25,前番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徽以纠墨,制以锧26,散以礼乐,风以诗书27,旷以岁月,结以倚庐28。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29,咸营于八区30。家家自以为稷、契31,人人自以为皋陶。戴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32,双凫飞不为之少。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33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34,五羖入而秦喜35,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36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37。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38,或释褐而傅39;或倚夷门而笑40,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间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41,或拥篲而先驱42。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43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44,独可抗疏45,时道是非,高得待诏46,下触闻罢47,又安得青紫?

“且吾闻之,炎炎48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49。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50;爰清爰静,游神之廷51;惟寂惟寞,守德之宅52。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龟龙53,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54与扁鹊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55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56摺髂57,免于徽索58,翕肩59蹈背60,扶服61入橐62,激卬63万乘之主,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64也。蔡泽,山东65之匹夫也,颐66折,涕唾67流沫,西揖68强秦之相,搤其咽69而亢其气,拊其背而夺其位,时70也。天下已定,金革71已平,都于洛阳,娄敬72委辂脱,掉73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74也。五帝75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76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77也。吕刑78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79,而萧何造律80,宜81也。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悖82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83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缪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84、许、史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85画策,陈平出奇86,功若泰山,响87若坻,虽其人之赡88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89;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90。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91采荣于南山,公孙92创业于金马,骠骑93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94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95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96,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4.杨雄解嘲 译文

客人嘲讽扬子说:"我听说前代士人是众人的榜样,不生则已,生就能上使君主尊宠,下使父母显荣,能得到君主办给的珏玉,获得君主赐给的爵位,怀揣君主分给的符节,享受君主供给的俸禄,佩载显贵的印绶,乘坐染红的车子.如今你有幸赶上开明盛世,处在无所顾及的朝堂,与群贤同列,历金门上玉堂已指日可待了,却未能制订一个出色的谋略,献上一条高明的计策,向上劝说君主,向下议论公卿.您目如明星,舌似闪电,纵横捭阖,论者莫当,反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自论说十多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论,可是官位不过侍郎,经过提拔才到给事黄门.想来是《太玄》还未写成的缘故吧?为何官运如此不佳呢?" 扬子笑着回答说:"您只想染红我的车子,不知道一旦失足将血染我的家族啊!过去周王朝瓦解,诸侯争雄,分天下为十二国,尖兵后还有六、七国,四分五裂,成为战国.士人没有固定的君主,国家没有固定的臣属,得到士人的就富强,失去士人的就贫弱,展翅奋翼,恣意存留,所以士人有的藏身避祸以干进,有的凿壁辞官以逃逸.因此敷衍以迂阔而获取时间资材,孟轲虽遭艰难,尚且成为帝王的老师. "如今大汉朝东至东海,西至梁搜,南至番禺,北至陶涂.东南设一都尉,西北建一关侯.用绳索捆绑,用刀斧制裁,用礼乐约束,用《诗》《书》教化,旷日持久,结庐居丧方能仕进.天下的士人,如雷动云合,如鱼鳞杂袭,都在八方经营,家家自认为是后稷和契,人人自认为是阜陶,成年男子一开口都把自己比作伊尹,五尺童子也羞于晏婴、管仲相提并论.当权的青云直上,落拓的委弃沟渠.早上掌权就能成为卿相,晚上失势就变成匹夫.好比江湖上的雀,勃解中的鸟,四只大雁降落不算多,两只野鸭起飞不为少.从前三位仁人离去殷朝就成为废墟,两位老人归来周朝就兴旺发达,武子胥一死吴国就灭亡,文仲存在越国就称霸诸侯,百里奚老到秦国就高兴,乐毅出走燕国就恐惧,蔡泽虽然面颊歪斜却笑辞算命先生唐举.所以当国家有事的时候,没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霍去病则不能安定;当国家无事的时候,咬文嚼字的儒生做在一起看守也无可忧虑.所以世道混乱那么多圣人哲人四处奔波也不够,社会太平那么庸夫俗子高枕而有余." "前代士人,有的被去掉捆绑绳索而任用为相,有的脱去粗麻衣服而成为傅;有的是看守夷门的小卒而得意地笑,有的横渡江潭而隐居垂钓;有的年过七十游说而不遇,有的立谈之间而封侯;有的使诸侯屈就于陋巷,有的让诸侯拿着扫帚就前边清道.因此士人能充分活动他们的舌头,玩弄他们的笔杆,堵塞漏洞、掩盖过失而从未屈服.如今县令不请士,君首不迎师,众卿不集客,将相不低眉.言语奇异的被怀疑,行为特殊的遭惩罚.因此想说的收尽舌头不出声,想走的打量双脚才迈步.如果让前代的士人处在今天,那么考试不能入甲科,行为不能称孝廉,举止不能属端正,只能上书直言,相机陈述是非,好的得一个待诏的头衔,差的一闻声便遭罢免,有怎能到到高官厚禄?" "况且听我说,熊熊的火焰遭熄灭,落落的雷声被断绝,听雷观火,盈耳实目,天收雷声,地藏火热.富贵人家,鬼窥视其房室.争夺的人死,老老实实的人生;官位太高的宗族十分危险,能控制自己的自身才能安全.因此懂得无为,是守道的根本;能够清净,是娱神的殿堂;安于寂寞,是守德的宅舍.时代不同,人事变更,但人们的出世的原则没有什么两样,前人与我换个时代,不知怎么安排.如今您却用鸷枭嘲笑凤凰,拿蜥蜴嘲笑龟龙,不是大错特错了么!您凭空小我是因《太玄》没有写成的缘故,我也小您病入膏肓,却没有遇上良医臾跗、扁鹊,太可悲了!" 客人说:"如此说来没有就成不了名吗?蔡泽、范睢以下那里是靠《太玄》呢?" 扬子回答:"范睢是魏国的亡命之徒,被打断肋骨,才免遭刑罚,收肩塌背,爬进口袋,后来用激怒秦国君主的办法,离间泾阳,攻击禳侯,并取而代之,这是符合了当时的情况.蔡泽是山东的一个匹夫,凹脸塌鼻,流鼻涕,飞唾沫,到西方拜见强秦的宰相范睢,扼住太的咽喉,断绝他的气息,拍着他的后背而夺取他的职位,这是赶上了好机会.天下已经安定,兵革已经平息,建都洛阳,娄敬放下拉车的绳索,掉三寸不烂之舌,献出稳妥的计策,提出将国都迁往长安,这是适应了当时的形势.五帝留下经典,三王传下礼仪,百世不易,孙叔通在战争年代挺身而出,解除武装,于是制订君臣之间的礼仪,着是找到了应有的归宿.《甫刑》败坏,秦法酷烈,神圣的汗朝采取临时措施,于是萧何制订法律,这是顺应了形式的需要.所以如果有人在唐尧,虞舜的省会制订萧何的发露就太荒谬了,如果有人在夏朝、殷朝的时代拟订孙叔通的利益就太糊涂了,如果有人在西周的社会提出娄敬的计策就太无聊,如果有人在汉代功臣全家、张家、宣帝外戚许家、史家之间论说范睢、蔡泽的主张就是发疯了.萧规曹随,张良出谋划策,陈平出奇制胜,功若泰山,响若崖崩,岂止是这些人富于智慧呢,也正好是当时的环境可以所作为啊.所以在可以有所作为的时代做可以做的事情,就十分顺利,。

5.解嘲的作品原文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1,人纲人纪2,不生则已,生则上尊人君,下荣父母3,析人之珪4,儋人之爵5,怀人之符6,分人之禄,纡青拖紫7,朱丹其毂8。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9,与群贤同行10,历金门11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12,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13五千文,枝叶扶疏14,独说数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然而位不过侍郎15,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无尚白乎?16何为官之拓落17也?”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18往昔周网解结19,群鹿争逸20,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21,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22橐,或凿坏以遁23。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24。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25,前番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徽以纠墨,制以锧26,散以礼乐,风以诗书27,旷以岁月,结以倚庐28。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29,咸营于八区30。家家自以为稷、契31,人人自以为皋陶。戴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32,双凫飞不为之少。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33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34,五羖入而秦喜35,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36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37。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38,或释褐而傅39;或倚夷门而笑40,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间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41,或拥篲而先驱42。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43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44,独可抗疏45,时道是非,高得待诏46,下触闻罢47,又安得青紫?

“且吾闻之,炎炎48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49。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50;爰清爰静,游神之廷51;惟寂惟寞,守德之宅52。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龟龙53,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54与扁鹊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55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56摺髂57,免于徽索58,翕肩59蹈背60,扶服61入橐62,激卬63万乘之主,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64也。蔡泽,山东65之匹夫也,颐66折,涕唾67流沫,西揖68强秦之相,搤其咽69而亢其气,拊其背而夺其位,时70也。天下已定,金革71已平,都于洛阳,娄敬72委辂脱,掉73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74也。五帝75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76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77也。吕刑78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79,而萧何造律80,宜81也。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悖82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83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缪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84、许、史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85画策,陈平出奇86,功若泰山,响87若坻,虽其人之赡88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89;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90。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91采荣于南山,公孙92创业于金马,骠骑93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94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95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96,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6.帮我解下文言文

我的翻译是:

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权威的翻译是: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解释】: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

【拼音码】:zygz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昼卧解嘲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