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文言文翻译(古文《难兄难弟》)
1.古文《难兄难弟》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说解:陈纪的儿子陈群,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议论其父的功德,争执不下,一起去问祖父陈蹇。
陈蹇说:“二人都好。元方好得难为兄长,季方好得难做弟弟。”
本谓二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难,读二声。
宋许月卿《先天集·赠黄藻》:“难兄难弟夸京邑,莫负当年梦惠连。”或反用其义,谓二人同坏。
《懦林外史》四十九:“武正宇道:‘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将来自是难兄难弟可知。’”近代则多指彼此同处困境或曾共处患难者。
难,读四声。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以其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
2.《世说新语》 中的难兄难弟和真人东行的翻译
德行第一之六、真人东行
(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陈纪赶着车,二儿子陈谌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陈群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荀靖到门口迎接,六儿子荀爽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德行第一之八、难兄难弟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3.难兄难弟成语意思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
[释义]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近义] 一丘之貉 患难之交
[反义] 反目成仇 恩断义绝
[用法] ~有时读作“nàn xiōnɡ nàn dì。”指“曾共患难或处同样困境的人”时;不含贬义;与“患难之交”意义相近。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与“一丘之貉”;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无此意。
[例句] 两人生不逢时;空有满腹学识;却无法施展抱负;真是一对~。
4.世说新语中的身无分文和难兄难弟的原文
德行第一之八、难兄难弟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任诞第二十三之三十四、傍若无人
(原文)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陈郡袁耽俊迈多能,宣武欲求救于耽。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嫌吝。遂变服,怀布帽,随温去与债主戏。耽素有艺名,债主就局,曰:“汝故当不办作袁彦道邪?”遂共戏。十万一掷,直上百万数,投马绝叫,傍若无人,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
(译)桓宣武(桓温)年轻时家里很穷,有一次赌博输了很多钱,债主催促得很紧。桓温思来想去,也没琢磨出个自救的办法。陈郡的袁耽机智聪明,多才多艺,桓温想向他求援。袁耽当时正在服丧期间,桓温怕他不答应,就委婉地和他说了此事。袁耽听罢马上就答应了,没有丝毫的犹疑。于是就换下丧服,怀揣布帽,和桓温一起去找债主赌博。袁耽一向赌技很高,债主到了赌局前,说:“你自然不会是袁彦道(袁耽字)吧?”说罢就开始赌。十万钱一注,最后加到百万一注,袁耽高声喊着,不断下注,旁若无人,他掏出布帽投向债主说:“你竟然连袁彦道都不认识?”
德行第一之四十四、身无长物
(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译)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忱去看他。王忱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有有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王恭没有回答。王忱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忱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忱听说此事,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