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西游记第26回(西游记第26回是什么)
1.西游记第26回是什么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诗曰: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
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 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
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 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
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 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大仙道:“不争竞,我肯善自饶 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颗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 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行者道:“不打紧,放了他们,老孙管教 还你活树。”
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解放了三藏、八戒、沙僧。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 兄捣得是甚么鬼哩。”
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 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 三藏道:“他决不敢撒了我们。我们问他那里求医去。”
遂叫道:“悟空,你怎么哄 了仙长,解放我等?”行者道:“老孙是真言实语,怎么哄他?”三藏道:“你往何 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 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三藏道:“此去几时 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
三 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
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 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
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 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
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 出门。”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好猴王,急纵?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 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
按云头,仔细观看。真个好去处!有诗为证,诗曰: 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
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 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行者上前叫道:“老弟们,作揖了。”
那 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特来寻你们耍子。”寿星 道:“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 闲,却来耍子?”行者道:“实不瞒列位说,老孙因往西方,行在半路,有些儿阻 滞,特来小事欲干,不知肯否?”福星道:“是甚地方?是何阻滞?乞为明示,吾好 裁处。”
行者道:“因路过万寿山五庄观有阻。”三老惊讶道:“五庄观是镇元大仙的 仙宫。
你莫不是把他人参果偷吃了?”行者笑道:“偷吃了能值甚么?”三老道:“你 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闻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活四万七千年:叫做 ‘万寿草还丹’。
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 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你怎么说他的能值甚紧? 天下只有此种灵根!”行者道:“灵根,灵根,我已弄了他个断根哩!”三老惊道:“怎 的断根?”行者道:“我们前日在他观里,那大仙不在家,只有两个小童,接待了 我师父,却将两个人参果奉与我师。
我师不认得,只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 吃。那童子就拿去吃了,不曾让得我们。
是老孙就去偷了他三个,我三兄弟吃了。 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骂个不住。
是老孙恼了,把他树打了一棍,推倒在地, 树上果子全无,桠开叶落,根出枝伤,已枯死了。不想那童子关住我们,又被老孙 扭开锁走了。
次日清晨,那先生回家赶来,问答间,语言不和,遂与他赌斗;被他 闪一闪,把袍袖展开,一袖子都笼去了。绳缠索绑,拷问鞭敲,就打了一日。
是夜 又逃了,他又赶上,依旧笼去。他身无寸铁,只是把个麈尾遮架。
我兄弟这等三般 兵器,莫想打得着他。这一番仍旧摆布,将布裹漆了我师父与两师弟,却将我下油 锅。
我又做了个脱身本事走了,把他锅都打破。他见拿我不住,尽有几分醋我。
是 我又与他好讲,教他放了我师父、师弟,我与他医树管活,两家才得安宁。我想着 ‘方从海上来’,故此特游仙境,访三位老弟。
有甚医树的方儿,传我一个,急救 唐僧脱苦。” 三星闻言,心中也闷,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
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 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若是 大圣打杀了走兽飞禽,蜾虫鳞长,只用我黍米之丹,可以救活;那人参果乃仙木之 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 福星道:“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行者道:“无方别访, 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
2.西游记第26回白话文
第二十六章 功满取经回 唐僧师徒又行多日,历尽险阻,渐入胜境,沿路修行、诵经人比比皆是。
这天,忽见前方高楼宏伟,景象万千。唐僧说:“悟空,真是好地方。”
悟空说:“碰上假境界,不让你拜你偏拜,今天到了真境界,怎么还不下马?”唐僧慌忙下马,来到山门前。一个道童说:“是东土来的取经人吗?”悟空说:“他是玉真观金顶大仙,来接我们的。”
唐僧慌忙施礼。 大仙说:“我被观音菩萨骗了。
他原说两三年就能到,我年年守候,直到今天你才来。”唐僧谢了,四人入殿,重与大仙见礼。
大仙命看斋,斋后让圣僧香汤沐浴,当夜就歇在玉真观。 次日,唐僧换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拜辞大仙。
大仙要送一程,悟空说:“我认识路,不用送了。”大仙说:“你认识云路,圣僧当走本路。”
大仙就携着唐僧手,从接引旃坛上法门,自中堂穿出后门,遥指着说:“圣僧你看,那半天中祥光瑞霭,就是灵鹫山,佛祖胜境。”唐僧跪倒就拜。
悟空说:“望山跑死马,远着哩!若从这里拜起,得磕多少头?”大仙回观,悟空引着唐僧等,缓步登山,走不几里,见一条大江,波涛汹涌,约有**里宽。唐僧惊问:“这水如此宽,又无渡船,怎么过?”悟空说:“那不是一座桥?” 唐僧看时,原来是座独木桥,桥头有匾,匾上写有“凌云渡”。
唐僧说:“这桥人怎能过?得另找路。”八戒、沙僧都不敢过,悟空跳上桥,左摇右晃,跑过桥,喊:“过来,过来!”三人还是不敢过。
悟空回来找八戒,八戒干脆躺在地上,死活不起来。悟空说:“只有从这桥上过,才能成佛。”
八戒说:“哥呀,不成佛也罢,桥是走不得。” 悟空正拉拉扯扯逗呆子,只见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唐僧要上船,船却无底儿,又迟疑不前。
悟空认出来人是接引佛祖,猛地把唐僧推上船。唐僧站不稳,栽到水里,撑船人一把扯住,拉上船,让他站在船帮上。
悟空引着八戒、沙僧挑担、牵马上了船 ,都站在船帮上。唐僧正抱怨悟空,只见上流冲下来一个死尸,不由心惊。
悟空说:“莫怕,那就是你。”八戒、沙僧都说:“是你!”撑船的也说:“那是你,可贺!”接着喊一声号子,撑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到了对岸。
唐僧跳上彼岸,感到无比轻松,皆因脱了肉体凡胎。回头看不见了渡船,悟空才说是接引佛祖。
唐僧省悟,反拜谢三个徒弟。悟空说:“我们亏师父解脱,借门修功,幸成正果,师父靠我们保护,喜脱凡胎。
彼此扶持,各不相谢。”唐僧仍是称谢不已,只觉身轻体健,步上灵山,直至雷音寺山门前。
四大金刚迎接了,一层层往里传报,佛爷大喜,就命八菩萨、四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排列两旁,传旨命唐僧入见。 四人来到殿前,先拜了如来,又拜了左右,再向佛爷长跪,奉上通关文牒。
如来看了,还与三藏,就命阿难、伽叶二尊者领四人到珍楼,先请斋,然后于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挑几卷,留传东土。二尊者奉佛旨领四人来到楼下,摆下素斋,尽是奇珍异果与各种仙肴、仙茶。
四人受用了,随二尊者来到宝阁,开门看,在霞光瑞气、彩雾祥云的笼罩下,排列着藏经柜,柜上贴着红签,上书藏经目录。二尊者引唐僧看罢目录,说:“圣僧从东土来,有什么人事送我们?好传经给你。”
唐僧说:“弟子未曾准备。”二尊者就不肯传经,悟空叫嚷要找如来告二尊者索贿。
八戒、沙僧劝住悟空,阿难、伽叶才交付经卷。四人收拾捆好,驮在马背上,又让八戒、沙僧各挑一担,这才拜辞如来,出了山门。
掌管藏经阁的燃灯古佛将此事听得一清二楚,情知二尊者索贿不成,不肯传真经,枉费唐僧十四年跋涉之苦,就命白雄尊者将经夺了。白雄尊者就驾狂风赶上去,从半空中伸下一只手来,把马背驮的经抓去。
三藏捶胸顿足,八戒扔掉经担赶来。悟空取棒,奋勇追去。
白雄怕他棒重,忙扔了经,一阵风走了。那经落到地上,摔断了捆绳,书页被风吹开,满页雪白,无一个字。
四人慌忙翻看,尽是无字经书。唐僧忍不住伤心落泪,说:“取回这种无字经,又有何用?怎见唐王?欺君之罪,怎么承担?”悟空说:“不用说了,定是阿难、伽叶两小子,向我们要人事,没给他们,他们就把白本子给了我们。
快回去向如来告他们索贿作弊之罪。” 四人重进山门,再上宝殿。
悟空大叫大嚷,状告阿难、伽叶。如来笑着说:“你别嚷,此事我已知道。
经不可轻传,也不可空取。一次众比丘僧下山,在舍卫国赵家与他诵一遍经,保他生者安全,死者超度,只讨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得忒贱,教后代儿孙没钱用。
你们空手来取,当然给你们白本。白本是无字真经,也是好的。”
又让阿难、伽叶再领他们去珍楼捡经。 到了珍楼,二尊者仍向唐僧要人事。
唐僧只得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说:“此钵是唐王亲手所赐,弟子持着它沿路化斋,今奉上,聊表寸心。”阿难接了,那些力士、尊者都刮着脸皮羞他,把他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伽叶这才进去取经。唐僧就让徒弟们一一认真翻检,都是有字的。
共取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合一藏之数。
3.西游记24回至26回文言文
字太多,只能发24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却说那三人穿林入里,只见那呆子绷在树上,声声叫喊,痛苦难禁。
行者上前笑道:“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那呆子见他来抢白着羞,咬着牙,忍着疼,不敢叫喊。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下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
呆子对他们只是磕头礼拜,其实羞耻难当。有《西江月》为证:斋 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
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主 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
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知 那八戒撮土焚香,望空礼拜。
行者道:“你可认得那些菩萨么?”八戒道:“我已此晕倒昏迷,眼花撩乱,那认得是谁?”行者把那简帖儿递与八戒,八戒见了是颂子,更加惭愧。沙僧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
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
古 行者遂领师父上了大路。在路餐风宿水,行罢多时,忽见有高山挡路,三藏勒马停鞭道:“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党。”
行者道:“马前但有我等三人,怕甚妖魔?”因此,长老安心前进。只见那座山,真是好山——古 高山峻极,大势峥嵘。
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
日映晴林,迭迭千条红雾绕;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幽鸟乱啼青竹里,锦鸡齐斗野花间。
只见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万岁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崖前草秀,岭上梅香。
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
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峰峦不断,重重迭迭自周回。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秾斗华;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
龙吟虎啸,鹤舞猿啼。麋鹿从花出,青鸾对日鸣。
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只如然。又见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斋 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
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沙僧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景致,必有个好人居止。”
行者道:“此言却当。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
不题。知 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
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
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主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
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
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咐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不得多费。”
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大仙道:“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不可惊动他知。”
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徒弟飞升,径朝天界。斋 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
唐僧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知 什么去处?”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
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
4.西游记 二十六回
《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内容提要: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西游记》这本书出自明代小说家之手,出版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实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5.西游记第26回是什么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诗曰: 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
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却说那镇元大仙用手搀着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 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
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 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
行者笑道:“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 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大仙道:“不争竞,我肯善自饶 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师父,我还你一颗活树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 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行者道:“不打紧,放了他们,老孙管教 还你活树。”
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解放了三藏、八戒、沙僧。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 兄捣得是甚么鬼哩。”
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 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 三藏道:“他决不敢撒了我们。我们问他那里求医去。”
遂叫道:“悟空,你怎么哄 了仙长,解放我等?”行者道:“老孙是真言实语,怎么哄他?”三藏道:“你往何 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 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三藏道:“此去几时 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
三 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
你看他急整虎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 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
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 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
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 出门。”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好猴王,急纵?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疾 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
按云头,仔细观看。真个好去处!有诗为证,诗曰: 大地仙乡列圣曹,蓬莱分合镇波涛。
瑶台影蘸天心冷,巨阙光浮海面高。 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
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 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行者上前叫道:“老弟们,作揖了。”
那 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特来寻你们耍子。”寿星 道:“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 闲,却来耍子?”行者道:“实不瞒列位说,老孙因往西方,行在半路,有些儿阻 滞,特来小事欲干,不知肯否?”福星道:“是甚地方?是何阻滞?乞为明示,吾好 裁处。”
行者道:“因路过万寿山五庄观有阻。”三老惊讶道:“五庄观是镇元大仙的 仙宫。
你莫不是把他人参果偷吃了?”行者笑道:“偷吃了能值甚么?”三老道:“你 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闻一闻,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活四万七千年:叫做 ‘万寿草还丹’。
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 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你怎么说他的能值甚紧? 天下只有此种灵根!”行者道:“灵根,灵根,我已弄了他个断根哩!”三老惊道:“怎 的断根?”行者道:“我们前日在他观里,那大仙不在家,只有两个小童,接待了 我师父,却将两个人参果奉与我师。
我师不认得,只说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再三不 吃。那童子就拿去吃了,不曾让得我们。
是老孙就去偷了他三个,我三兄弟吃了。 那童子不知高低,贼前贼后的骂个不住。
是老孙恼了,把他树打了一棍,推倒在地, 树上果子全无,桠开叶落,根出枝伤,已枯死了。不想那童子关住我们,又被老孙 扭开锁走了。
次日清晨,那先生回家赶来,问答间,语言不和,遂与他赌斗;被他 闪一闪,把袍袖展开,一袖子都笼去了。绳缠索绑,拷问鞭敲,就打了一日。
是夜 又逃了,他又赶上,依旧笼去。他身无寸铁,只是把个麈尾遮架。
我兄弟这等三般 兵器,莫想打得着他。这一番仍旧摆布,将布裹漆了我师父与两师弟,却将我下油 锅。
我又做了个脱身本事走了,把他锅都打破。他见拿我不住,尽有几分醋我。
是 我又与他好讲,教他放了我师父、师弟,我与他医树管活,两家才得安宁。我想着 ‘方从海上来’,故此特游仙境,访三位老弟。
有甚医树的方儿,传我一个,急救 唐僧脱苦。” 三星闻言,心中也闷,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
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 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若是 大圣打杀了走兽飞禽,蜾虫鳞长,只用我黍米之丹,可以救活;那人参果乃仙木之 根,如何医治?没方,没方!”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 福星道:“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