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用文言文怎么说(中学文言文)

1.中学文言文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答案:9.C 10.①竞:争 ②可:大约 ③若:像 ④于:在 11. 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12. C 三十、(莱西) 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8、9小题。【本题满分8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 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环 翼然 (二)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10—12小题。【本题满分7分】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好粮食。④【内】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倾倒。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èi)】干粮。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答案:9.(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

今天用文言文怎么说,以前用文言文怎么说,于是就文言文怎么说

2.“学校”用古文怎么说?

1、庠序

在殷商时期,人们上学的地方被称为“痒”。《孟子·见梁惠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受教育之痒,即孝之义。”

在周朝,它被称为命令。因此,在未来的晚年,仍然以痒作为学校的名字。

2、左学

据说,殷小学是西周汉学的一种。一右去学,一左去学都太,带着郊区,其实是为了学习,可是东有蓝花楹,西有蓝花楹。

3、辟雍

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4、成均

相传为远古尧舜时的学校。原始氏族公社后期,氏族的规模逐渐扩大,并组成部落联盟。社会生活也趋向复杂化,除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与外敌作战的军事行动外,还有各种祭祀、庆典等集体性的礼仪活动。

5、太学

在封建时期,魏晋明时期的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堂都设立了太学或太学,名称和制度各不相同。这些学生被称为“帝国理工学生”或“国家学生”。

6、国子监

汉魏时期,西晋改称“太学”,隋朝改称“太学”。从那时起,太学和太学被称为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7、书院

唐、宋、明清时期独立的教育机构。它通常是一个私人机构,人们聚集在这里讲课和学习。宋代有四大书院。在明代,我们熟悉东林书院,它培养了一批东林党人物,如杨莲、左光斗等。

参考资料来源:

中学用文言文怎么说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