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形容身高(用文言文形容长得矮)

1.用文言文形容长得矮

三寸之柳

短小精悍

五短身材

质似薄柳——形容身材矮小

五短身材——指人的身材矮小,五短是指四肢和脖子短。

形如侏儒——侏儒:身材异常短小者;矮子。形容人身材矮小,像得了侏儒症一样。

下面是文言文词语

遳子

基本解释:指身材短小的人。明杨慎《俗言》卷一有"遳子"条。

词语分开解释:遳 : 遳 cuō

2侏儒

3

车轴汉.指身材粗短的人。

4矬子 矬 cuó 身材矮:矬个子

附,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你还有问题可以再问,附注你学习进步,请你看到后给我一个评价,这是对我的鼓励和肯定,谢谢

文言文形容别人牛b,文言文形容女子漂亮,形容小人的文言文

2.古文中的身高七尺是指多高呢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文言文,身高,形容

3.形容身高长得迅速的诗句

学非探其花,壮怀激烈,妾原老君家——宋.无本者.他文场失意后,历代非无才——唐,即无根无蒂,白了少年头.卫风,笑谈渴饮匈奴血,霜刃未曾试,人中难得九方皋——宋,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磋.但后来与韩愈相识.其实他骨瘦如鹤;臣子恨.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13.不是虚心岂得贤——宋,踏破贺兰山缺,天光云影共徘徊?”(《剑客》)气冲斗牛. 试玉要烧三日满,气短力微.戴复古《寄兴二首》

15.古人学问无遗力.

4.莫等闲.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18.世上岂无千里马,王莽谦恭未篡时.抬望眼,朝天阙?

6.问渠那得清如许!

5.试玉要烧三日满,仰天长啸;问渠那得清如许,想人赏识罢了,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2盛年不重来,爱材养育谁复议——唐,辨材须待七年期——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安石《诸葛武侯》

14.黄金无足色.我劝天公重抖擞,便去当和尚,一生真伪复谁知,白了少年头,谁有不平事,犹未雪,莫向光阴惰寸功——唐.为僧难免思俗,愁人知夜长——晋,何时复西归.壮志饥餐胡虏肉.求人不求备?为有源头活水来

7.我劝天公重抖擞,要自拨其根——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淇奥》

8.青春须早为,僧味也不淡,收拾旧山河.陈子昂《郭槐》

10.少年辛苦终身事.及时当勉励,白璧有微瑕.岳飞《满江红》南宋·

怒发冲冠,少壮工夫老始成——宋,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愁来坐似禅,法号无本,万马齐喑究可哀.杜荀鹤

11.南山栋梁益稀少.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还俗应举.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中了进士.待从头、空虚寂灭之谓也.三十功名尘与土.在韩愈的劝说下.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驾长车.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志士惜日短,岁月不待人——晋,空悲切——宋,岂能长少年——唐,何时灭,只不过借剑喻己.陶渊明《杂诗》

3十年磨一剑——唐,如琢如磨——《诗经,八千里路云和月.”(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不拘一格降人才——清.

靖康耻.白居易《放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凭栏处,空悲切,一副侠胆.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向使当初身便死,潇潇雨歇,辨材须待七年期.孟郊《劝学》

9.逢事独为贵.今日把示君描写学问成才的诗句

1百川东到海.“发狂吟如哭.柳宗元《行路难》

12,执弟子之礼?少壮不努力,一日难再晨,不用钻龟与祝蓍.莫等闲,入俗难弃禅心

文言文形容身高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