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杜夷字行齐庐江(梁书列传)

1.梁书列传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

祖父攸之,任宋塞曲 太常卿;父亲昌珝,任齐吏部尚书:均闻名于当 时。 何敬容以名门之后,刚成年就娶齐武帝女长城公主为妻,授驸马都尉。

天监初年,任秘书 郎,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 书舍人,秘书丞,迁任扬州治中。出任建安内 史,清廉公正有政绩,民吏都称赞他。

回京授黄 门郎,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侍中,司徒 左长史。普通二年,再任侍中,领羽林监,不久 又领本州大中正。

随即又署理吏部尚书,选拔官 吏审慎严明,号为称职。四年,出任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能体察民情,断案如神,任职四 年,政绩为天下第一。

吏民到朝廷请求为他树 碑,得到允许。大通二年,入朝任中书令,未就 职,仍任吏部尚书,领右军将军,不久加任侍 中。

中大通元年,改任太子中庶子。

2.宋史列传第五十五杜镐的翻译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父杜昌业,南唐时官至虞部员外郎.杜镐自幼好学,博贯经史.杜镐年幼时,其兄在南唐作执法的官员,曾遇一案:一个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被近亲告到官府,因法律没有规定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该如何处治,令杜镐之兄大费脑筋,始终不知该如何断案,案子一直悬而未决.杜镐偶然得知此事,问清案情,认为以僧尼、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之法比附就可裁断.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参加明经考试,开始进入仕途,担任集贤校理,在澄心堂值班.

宋朝消灭南唐,统一江南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推荐他的才能.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历任殿中丞、国子博士,加秘阁校理.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镐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到了最近的几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在那时候,没有拜佛的事情,所以黄金价格很贱.”太宗又曾经召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珪共同编次皇家图书馆馆阁所藏书籍,虞部郎中.编次完成后,皇帝赐杜镐金紫,改直秘阁.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宋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深入调查了解.

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命令由杜镐担任,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回京期间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质疑军队之中凯旋时候鼓吹的礼仪是否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快马追赶去问他.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周文王的木制灵位,前后设歌舞,并不忌讳.参与编修《册府元龟》,改任司封郎中.景德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给他袭衣、金带,地位在枢密直学士之下.当时特别设置了这个官职,读书人都为此感到荣耀.大中祥符年间,杜镐参与详细制定皇帝东封泰山的礼仪,升任给事中.大中祥符三年,又设置本阁学士一职,升杜镐为工部侍郎,来担任这个职位.上任之日,皇帝在秘阁赐宴,亲自作诗赐给他,后来又升职为礼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镐去世,时年七十六.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镐知识面很宽,记忆力很强,凡是他曾经检查阅览过的书,一定提醒书吏说:“某事,在某书的哪一卷、第几行.”检验一下,一点差错也没有.每次皇帝得到奇异的书,大多召他来问,杜镐一定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让皇帝知道,皇帝对他的恩遇因此很厚.士大夫有自己所著的作品,也多到杜镐这里来咨询古代的事情,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不感到疲倦.年纪超过五十了,还每天阅读经史几十卷.有时候在馆中值班,四更天就起来朗诵《春秋》.杜镐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仅仅能够遮蔽风雨.他住在那里二十年,也不迁徙.赶上休息没事的时候,他大多是拿出酒菜来款待客人、朋友.性情平和,容易亲近,清廉、寒素,有美好的品行,读书人都很推崇、重视他.

以上摘自互联网

庐江,文言文,翻译,杜夷字行齐

3.文言文求翻译

许孜,字是季义,籍贯是东阳吴宁。孝顺友爱恭敬礼让,聪明又爱学习。二十岁的时候,拜豫章太守(官名)会稽人孔冲为师,向他学习《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这些书。学完后就回家(指小镇或乡下的家里)了。孔冲在郡里去世,许孜听说后非常悲哀,前去吊唁,并送丧到了孔冲的家乡会稽,三年期间吃素、在灵前服务(这些都是古人居丧的礼节)、穿孝服。不久后父母去世,许孜骨瘦如柴,只能靠扶着拐杖站起,把墓地营建在县的东山,亲自背土,不受别人的帮助。有人可怜他病弱劳累,苦求他接受帮助,许孜在白天不阻止别人帮助他,但到了夜里,就把别人帮他做好的部分去除掉。他每次悲号,都吸引了大量的鸟兽。许孜因为在服丧,就休了妻子,整天就住在坟墓旁边,并在墓边种了五、六里的松柏。有鹿破坏了他种的松树,许孜悲叹说:“只有鹿不体谅我啊!”第二天,忽然看见鹿被猛兽杀死,放置在它所破坏的那棵树下。许孜怅然惋惜不已,为鹿作了坟,把它埋在路边。猛兽就在许孜面前自杀了,许孜更加叹息,又把猛兽埋了。后来树木茂密,不再被破坏。二十多年后,许孜另娶了妻子,把家安在墓旁,早晚向父母请安,对待死去的父母就像他们还活着一样。鹰和野鸡栖息在他家房梁屋檐上,鹿和猛兽在他院子里,挨挨蹭蹭的一起走,都不互相攻击捕食。

元康年间,郡里访查孝廉,许孜没参加,一辈子就当平民。八十多岁,在家里去世。同乡的人都管他家叫“孝顺里”。

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疏说:“我听说圣贤让人民明白教化的方式是推举好人,夸赞或贬低一个人,道理才能源远流长。我谨慎的调查了我属地的吴宁县已经去世的许孜,他节操清明坚定,从不争斗,言行一致。当他侍奉师父的时候,尽了义;到他父母去世,(他的所作所为)真是过去和现在的人都少有达到的。大家都说动物都被感化,猛兽不作恶。虽然我没亲眼看见,但听到很多这些话,我认为蔡顺、董黯都不如他。许孜已经去世很久,但他儿子还在,性情行为纯良诚实,现在也把家安在墓边。我认为许孜体现的节操,世间少有,应该标榜他让他的事迹流传,录用他的后代,这样能酬劳过去的行为,鼓励将来的善行。《阳秋传》说:‘表扬善行要惠及他的子孙’。我不识大体(谦辞),请您思考商议。”皇上下诏书表扬了许孜全家,免除了他子孙的赋税和劳役。许孜的儿子也很孝顺。画了许孜的画像挂在堂上,朝夕参拜。

文言文翻译杜夷字行齐庐江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