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段招字孝先(800字文言文关于尽孝的)
1.800字文言文关于尽孝的
李密尽孝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一讲学就忘记疲劳,并且以谯周为老师,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相比。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说:“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司空张华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
2.段韶,字孝先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
年轻时就善于骑射,有做将领的才能。高祖因他是武明皇后的姊姊之子,更喜爱他,看重他,常把他安排在身边,以为心腹。
兴兵举义之初,拜任亲信都督。中兴元年,随高祖抵拒尔朱兆,在广阿作战。
高祖对他说:“敌众我寡,你看这仗该怎么打?”段韶分析说:“所谓众,是得众人的死力;所谓强,是得天下的人心。尔朱兆狂悖,路人皆知。
他裂冠毁冕,倒行逆施,拔本塞源,入神皆怒。邙山会的时候,朝官们有何罪过,竟全都被杀了,而且弑主立君,不出十天半月,弄得天下思乱,十家中倒有九家空。
大王您亲自申明正义,除皇上身边之恶,何往而不胜!”高祖说:“我们虽说是以顺讨逆,奉命讨伐罪魁,但弱小面临着强大,恐无天命相助,您没有听说过吗?”段韶回答说:“我听说小能敌大,弱能胜强,在于弱小的是正义,强大的是邪恶,又听说皇天无亲,只对大德者相助。尔朱兆外则戕害天下,内则疏远善良,现在智者不为他谋,勇者不为他斗。
历来是不肖者失德失位,贤德者收而取之,还有什么可怀疑犹豫的呢。”于是决战,一举击溃尔朱兆。
又在邺攻打刘诞。到了韩陵之战时,段韶督率部下冲锋陷阵。
不久,就随高祖出晋阳,追袭尔朱兆到赤欲岭,消灭了他。以所立军功封为下洛县男。
又随军袭取夏业,生擒斛律弥娥突,加任龙骧将军、谏议大夫,多次升迁任武卫将军。后来恩赐他的父亲姑臧县侯的爵位,他本人的下洛县男则申请转让给继母弟段宁安。
3.文言文关于孝心的段落
1、胡秉言《懿德》
毕生劳作善为荣
淑惠贤明俊秀清
雅敏懿德邻里敬
宽恩睿孝有谦恭
思念父母
思忆椿萱泪雨涟
念合容貌在跟前
亲情无法能割舍
人去楼空寂寞添
信义
人伦初涉步堂庭
礼信恭德悌孝明
社会结交仁义记
椿萱燕绕乐融融
承孝
春至又清明
携亲祭祖灵
磕头焚纸课
礼孝在传承
2、《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5、《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段韶,字孝先
尔朱兆狂悖,消灭了他:“我听说小能敌大,还有什么可怀疑犹豫的呢,追袭尔朱兆到赤欲岭,段韶督率部下冲锋陷阵,拜任亲信都督。年轻时就善于骑射,只对大德者相助,弄得天下思乱。兴兵举义之初,在广阿作战,他本人的下洛县男则申请转让给继母弟段宁安,是得天下的人心,竟全都被杀了,又听说皇天无亲。不久,但弱小面临着强大。以所立军功封为下洛县男,现在智者不为他谋,强大的是邪恶!”高祖说。
中兴元年:“敌众我寡,你看这仗该怎么打,恐无天命相助。又在邺攻打刘诞。”于是决战,路人皆知。历来是不肖者失德失位,有做将领的才能,一举击溃尔朱兆,在于弱小的是正义,而且弑主立君、谏议大夫,勇者不为他斗,内则疏远善良,何往而不胜,除皇上身边之恶,随高祖抵拒尔朱兆。尔朱兆外则戕害天下,是得众人的死力,倒行逆施?”段
韶分析说。后来恩赐他的父亲姑臧县侯的爵位。到了韩陵之战时,您没有听说过吗,弱能胜强。他裂冠毁冕:“所谓众,入神皆怒:“我们虽说是以顺讨逆。大王您亲自申明正义。高祖因他是武明皇后的姊
姊之子,拔本塞源,生擒斛律弥娥突,不出十天半月,看重他,朝官们有何罪过,就随高祖出晋阳,多次升迁任武卫将军。高祖对他说,贤德者收而取之。又随军袭取夏业,更喜爱他?”段韶回答说,字孝先段韶。邙山会的时候,十家中倒有九家空,以为心腹,常把他安排在身边,小名铁伐,奉命讨伐罪魁,加任龙骧将军;所谓强
5.三国志 魏书十二卷 "毛玠字孝先~~~~~我之周昌也"段翻译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县人,年轻时作过县吏,以清廉公正得到人们的赞许,后来打算去荆州避乱,还未到达,听说刘表政令不够严明,便前往鲁阳县。
当时(195年左右),太祖担任兖州牧,征召他作治中从事,毛玠对太祖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子迁移他方,人民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国家没有一年的粮食储备,百姓没有安居本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实在难以持久。现在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军队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确立基础的打算。
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保持地位凭借的是财力。您应当遵奉天子,并以他的名义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地方诸侯;发展农业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
太祖很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提升他作幕府功曹。 太祖担任司空、丞相的时候(196-213年),毛玠曾担任东曹掾,和崔琰一起主持选举。
他所选用的人,都是清廉正直之士,即使在当时名声显著,但品行不端、不守本分的人,也始终得不到推举。他努力以俭朴的行为为人表率,因此天下的士人没有不以清廉的节操自我激励的,即使地位尊贵、深受恩宠的大臣,其车马服饰也不敢超出限度。
太祖赞叹说:“用人能够这样,让天下人自己管理自己,我还要做什么呢?”文帝作五官中郎将时,曾亲自拜访毛玠,委托他给自己所亲近和眷爱的人升官。毛玠回答说:“老臣凭借能力坚守职分,有幸能够免除罪责;但现在您所说的人不符合升迁次序,因此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大军回到邺城,朝廷酝酿合并和撤消一些机构,由于毛玠不徇私情,许多人找他说情行不通,当时的人都很忌惮他,希望撤消东曹。于是这些人就共同上书说“从前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应当撤消东曹。”
太祖了解内情,便下令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在东方明亮,凡是人们说到方位,也先提到东方,为什么要撤消东曹呢?”于是撤消了西曹。当初,太祖平定了柳城,分赐所获战利品中的珍贵器物,特意把素屏风和素凭几赏给毛玠,说:“您有古人的风度,所以赠给您古人用的东西。”
毛玠处于高贵的职位,却常穿粗布衣,吃清淡食物,抚养早孤的侄子,感情非常深厚;得到赏赐,就施舍救济贫穷的族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后升任右军师。魏国刚建立时,他担任尚书仆射,再一次主持选举。
当时,魏王的太子尚未确定,而临菑侯曹植正受到宠爱,毛玠秘密地向太祖进谏说:“不久前袁绍因为嫡庶不分,结果造成宗族覆灭,国家灭亡。确立太子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这件事是不是我应当听闻的。”
后来群臣相会讨论此事,毛玠借口上厕所离开,太祖用眼神向他示意,说:“这正是古代所谓国家执掌规谏的司直官,是我的敢于直谏的周昌啊。”。
6.课外文言文阅读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小题4:取信于民。
小题5:(1)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
(2)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小题1:给:富足。
小题2:穷困:走投无路,于是:正当这时,不行:不能推行。
小题3:略
小题4: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等均可。
小题5:(1)介宾后置和定语后置各1分,“予”1分,全句1分。
(2)2分。“怪”“徙”各1分。
译文:秦孝公已经决定任用商鞅了,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人对自己非议。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