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蔑儿吉氏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爱问)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 爱问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D【小题4】(1)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2)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

(3)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劳:慰劳,犒劳。【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C组两个“之”都译做“的”,结构助词。A组两个“以”前者是“用,把”,表凭借,作介词;后者表承接,是连词。

B组两个“且”前者表递进,并且,是连词;后者译做“将”,是副词。D组两个“其”前者表反问,难道,作副词;后者是“你们”的意思,作代词。

注意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句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的虚词能否翻译成同一个意思,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对教材基本篇目中的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识记准确。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A组第一句为世祖的行为,张冠李戴;第二句表现彻里“奋不顾身”。

B组第一句表现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现彻里“耿直”。 C组第一句表现彻里“忧国忧民”;第二句表现彻里“勤于政事”。

D组第一句表现彻里“爱护百姓”;第二句表现彻里“廉洁无私”,符合题意。【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采分点:①所以,用来……的,1分;②安,怎么,1分;③鬻,卖,1分;④大意1分。 (2)①礼体,礼节规矩,1分;②左右,侍从,身边的人,1分;③批其颊,打他的脸颊,1分;④大意1分。

(3)①意,猜想,料想,1分;②良,确实,实在,1分;③污暴,卑污暴虐,1分;④大意1分。【参考译文】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

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定居。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她读书。

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召见了他,他对答周详文雅,世祖非常喜欢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后返回,趁机进言大军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承受不起烦扰,饥寒交迫将要死亡,应当予以赈济供给。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赐给边疆百姓粮食、布匹、牛马,依靠这些存活下来的人很多。至元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

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种做法。

回到朝廷把这件事情上报皇帝,皇帝很高兴地接纳了他的意见。至元二十四年,桑哥担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党羽,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自杀以及死在牢里的人用百来计算,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动。

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 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详细地陈述桑哥奸诈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

皇帝十分生气,(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身边的人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更加激烈,并且说:“我和桑哥没有仇,之所以极力列举他的罪行而不顾全自身,正是为国家打算啊。

如果怕惹皇帝生气而不敢讲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我私底下害怕这个啊。”于是皇帝完全醒悟,就命令他率领三百羽林军前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宫内收藏的一半。

桑哥不久被诛杀,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得到释放。 彻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和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以死刑,天下人心大快。

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过程中,总共四次经过徐州,都是过家门而不入。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平定,于是彻里引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来犒劳他们并且劝慰释放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因为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 ”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投降了。

不久,欧狗被他的党羽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随从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平定了。大德九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他去世的那一天,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的廉洁。

2.古文《伯颜》翻译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

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

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

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

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部队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

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

癸巳,部队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

伯颜打算率部队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

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

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

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部队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部队迎头攻击他们。

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

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

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

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

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

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

伯颜说: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

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

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

文言文,伯颜蔑儿吉氏

3.帮忙找一下译文

郭原平,字长恭。

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正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

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运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

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

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

邻里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大旱,瓜渎不复通船。

县令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塘货卖。

尝于县南郭凤埭②助人引船,遇有斗者为吏所录,斗者逃散,唯原平独住,吏执以送县。县令新到,未相谙悉,将加严罚,原平解衣就罪,义无一言。

左右大小咸稽颡③请救,然后得免。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各百斛。

原平誓死不受,百年妻亦固辞。 补充1 2007-07-23 13:37 郭原平,字长恭。

禀至行,养亲必以己力,佣赁以给供养。性甚巧,每为人作工,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食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又未尝睡卧。

父亡,哭踊恸绝,数日方苏。以为奉终之义,情礼自毕,茔圹凶功,不欲假人。

本虽巧而不解作墓,乃访邑中有营墓者,助人动力,经时展勤,久乃闲练。又自卖十夫以供众费,窀穸之事,俭而当礼。

性无术学,因心自然。葬毕,诣所买主执役无懈,与诸奴分务,让逸取劳。

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末尝暂替。佣赁养母,有余聚以自赎。

既学构冢,尤善其事,每至吉岁,求者盈门。原平所起必自贫始,既取贱价,又以夫日助之。

及父丧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常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肉。

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卖物,裁求半价,邑人皆共识悉,现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要使微贱,然后取值。

宅上种竹,夜有盗其笋者,原平遇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通,又采笋置篱外。

邻里惭傀,无复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号恸,日食麦饼一枚,如此五日。

人曰:“谁非王臣,何独如此?”原平泣而答曰:“吾家见异先朝,蒙褒赞之赏,不能报恩,私心感动耳。” (《南史·卷七十三》)。

4.苏轼传全文翻译

苏轼传全文翻译 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后来读《庄子》,感叹说道:“我以前也有一些观念,但总是表达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觉得真是深入我心!”嘉佑二年,参加礼部的考试。当时文风崇尚诡谲不合正道,主考官欧阳修想拯救这种现象,看到了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大为惊喜,想要选为众人之冠(第一),但犹然怀疑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于是只排在第二。

后来用《春秋对义》考试又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了乙科。后来以书信形式进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

听说的人开始都不相信,时间久了才最终信服。苏轼因为母亲去世服丧在家。

嘉佑五年,调任为福昌主薄。欧阳修认为苏轼才能学识兼备,推荐他入了秘阁。

考试六论,之前做文章都不起草,所以文章大多不工整。苏轼做文章开始起草之后,文采意思都粲然可观。

之后对答制策,考入三等,自宋朝以来,制策进入三等的,只有吴育与苏轼两人而已。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

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

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

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

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

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

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

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5.元史

《元史·伯颜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

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

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

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

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

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

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

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

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

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

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

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

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

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

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

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译文: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

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

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

万户武秀做先锋,部队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

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部队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

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部队从藤湖乘船过汉江。

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

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

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

十月戊午,部队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部队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

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

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

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

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

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

伯颜蔑儿吉氏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