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欣赏的文言文(请帮我欣赏古文的句子)
1.请帮我欣赏古文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儿的山,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岩绝壁,这儿的水,不是惊心动魄之水。山,委纡起伏,布满了茂盛的绿荫,幽深秀丽,静静地绵延环绕;水,犹如一条回旋曲折的银色飘带,潺潺而下,泠泠悦耳;还有一亭,四角翘起,像鸟一般,悄然飞临在这细水旁,多么柔和寂静的景色啊。
《醉翁亭记》开头这一段描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里,产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仁者,山间之朝幕也。
野若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这里写到了清晨飘散开来的淡雾,傍晚聚扰来的烟云,春季发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苍翠的绿树,秋季洁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头。
一切都那么恬静简朴,淡雅自然。 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看散文中人事的叙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它所描写的不是轰轰烈烈的社会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响的英雄行为,而是比较平凡的、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散文中描写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辖下,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个片断,呈现的是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无限的快乐,不禁心旷神怡,宽辱皆忘,一切人世间的荣辱,烦恼都置之脑后,以至于忘自己“饮少辄醉”,尽兴畅饮。
结果,周围歌声缭绕,人们起坐喧哗,而他却“颓然乎其间”,醉态可掬,欲起而不能了,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欧阳修通过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自己由此而触发的内心感慨。
他的真挚的感情溶汇在景、事中,更使文章显得情意盎然: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在仕途宦海中颠簸数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从天圣八年(1030),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尽心竭力,积极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终于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贬滴。
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实现,而在贬于滁州之后,却有了可喜的政绩,这对于奔波劳碌,疲惫不堪的欧阳修来说,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他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儿,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便醺醺然了。
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坐于众之间,眼睛微闭,眼前的景物是优美的,人是欢欣的,欧阳修也被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陶醉了。 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
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送东阳马生序 这是一篇赠序。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洪武十年(1377)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
2.古文欣赏
老 子 道 德 经 ~ ·※· ~ 一 章 〔道,可道,非恒道〕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三 章 〔不尚贤〕 四 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五 章 〔天地不仁〕 六 章 〔谷神不死〕 七 章 〔天长地久〕 八 章 〔上善若水〕 九 章 〔持而盈之〕 十 章 〔载营魄抱一〕 十一 章 〔三十辐共一毂〕 十二 章 〔五色令人目盲〕 十三 章 〔宠辱若惊〕 十四 章 〔视之不见〕 十五 章 〔古之善为道者〕 十六 章 〔致虚极〕 十七 章 〔太上,不知有之〕 十八 章 〔大道废,有仁义〕 十九 章 〔绝圣弃智〕 二十 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二十二章 〔曲则全〕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二十八章 〔知其雄〕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三十 章 〔以道佐人主者〕 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三十五章 〔执大象〕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四十 章 〔反者道之动〕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四十二章 〔道生一〕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五十 章 〔出生入死〕 五十一章 〔道生之〕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六十 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三章 〔为无为〕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七十 章 〔吾言甚易知〕 七十一章 〔知不知〕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七十五章 〔民之饥〕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七十七章 〔天之道〕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七十九章 〔和大怨〕 八十 章 〔小邦寡民〕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 ~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 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
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 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 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
3.分别给我十篇唐诗 宋词 文言文 并要带上赏析和翻译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
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4.寻求一份对女子表达爱意和欣赏的文言文
可以看看《蒹葭》合适不合适?
古文中关于爱情的句子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红颜。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苍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绵绵何时尽?牵动长空万里云。云中本是双飞燕,而今都做梦里人。欲往何处觅莹雪?漫飘柳絮祭芳魂。祭罢芳魂又一春,依旧不见绿罗裙。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谁与寄?西湖水是相思泪。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犯贱是普遍真理,你我只是其中之一。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淑女,君子好逑。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红颜未老恩先断,从此箫郎是路人。
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负。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水深。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