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节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文言文的翻译)
1.《韩非子》文言文的翻译
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那么)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雍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本领)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是)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无义,表取独)所以蔽胁(被动),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被动,被重用)也。
翻译:
宋 国有个卖酒的。给的量很足,待客殷勤,酒又酿得香醇,而且店铺门前高悬酒幌,但是酒却卖不出去,变质发酸了。إ他感到很奇怪,就向知道(道理很多)的邻人杨倩老人请教。إ杨倩说:“你店铺里狗很凶恶吧?”إ他不解地问:“狗凶,酒为什么卖不出去?”إ杨倩说:“人们都害怕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装上钱,拿上壶,去打酒。而你的狗咬龇牙咧嘴窜出来咬人,谁还敢到你这里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呀,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把它献给君王,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地窜出来咬人,这就是君王很少有人帮助,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生明智的原因啊。”
2.选自《韩非子》的六则文言文加译文
《韩非子》六则
【原文】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6、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题解】
《韩非子》是后人所辑录的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有口吃的毛病,但善于写作,且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之前的法家学说,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译文】
1、长达一千里的堤坝,常常会被一个蚂蚁洞弄决堤。
2、用你的矛,去进攻你的盾牌。
3、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袖子越长越擅长舞蹈,钱越多越容易做买卖。
5、边塞地区的老人丢掉了一匹马,又如何能知道这不是福运呢。
6、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虚假的虚夸的东西没有用处。
3.古文韩非子的原文与翻译
原文: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之冠也,而越人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 译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
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新编: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
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 那个鲁国人就是不信邪,带上妻子到了越国,他编了很多草鞋送给那些上山砍柴和做挑夫的人,他老婆做了很多帽子送给越国的美女,结果不出几年,越国的人都开始穿鞋了,越国的美女以能戴上用他老婆织的白绸做的帽子为荣,不久以后,他们夫妻赚的盆满钵满,衣锦还乡,令那个劝他的人大跌眼镜。 /page/bbb4c4cfd7d3/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4.翻译《韩非子》节选 急!!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全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在那时,5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紫色的衣料昂贵的厉害,但全国的百姓却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没个完,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您自己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如果有穿紫衣来晋见的人,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回答:“好。”
就在这一天,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过了很多天,国境之内也没人
5.韩非子全文翻译
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子。韩非多次上书韩王, 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但未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
著作传至秦国后,秦王嬴政大为赞赏,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但韩非入秦后秦王又不加信用, 后因受到李斯的诬陷死于狱中。韩非主张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
与此相适应,他主张行文要以“功用”为目的,其文思想犀利,逻辑严密,锋芒毕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现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是法家的重要作品。
本文运用和氏献璞却被刖足的故事和历史材料作为议论的根椐,进行说理,逻辑性强,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1, 奉而献之厉王2。
厉王使玉人相3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4。及厉王薨5,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6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7?”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8,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9其璞而得宝焉。遂命10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 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11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12, 论宝若此其13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14;然则有道者之不 15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16。
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 近习不敢卖重17;官行法,则浮萌18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19。则法术者,乃群臣士 民之 所祸也。
人主非能倍20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21,独周乎道言22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23矣。
昔者吴起24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 曰:“大臣太重,封君25太众;若此,则上26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27,绝减百吏之禄秩28, 损不急之枝官29,以奉选练之士30。”
悼王行之期年31而薨矣,吴起枝解32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33,设告坐之过34,燔35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36,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7。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38,商君车裂39于秦。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40,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41,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42。当今之世,大臣贪重43,细民安乱44,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45,则法术之士安能蒙46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47。
【注释】 1 和氏: 一作卞和。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
楚山:即 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2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3 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4 诳(kuang):欺骗。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
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5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6 泣:一作“泪”。 7 子:你。
奚:何,为什么。 8 题:名。
贞士:精诚的人。 9 理:治玉。
10 命:名。 11 王:一作“主”。
12 犹:还,仍然。论:评定、赏识之意。
13 其:同“之”字。 14 士民:一般百姓。
15 有道者:指法术之士。 (lu):通“戮”。
16 特:只不过,只是。帝王之璞:在此喻指“法术”。
17 近习:宠幸之臣。卖重:卖弄权势之意。
18 浮萌:游民;萌,通“氓”。 19 战陈:战阵。
20 倍:通“背”,违背之意。 21 越:越过,不顾。
民萌:老百姓。 22 周乎道言。
周:合。道言:法术之言。
23 论:论定,赏识之意。虽:即使。
24 吴起: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早期法家,曾任楚令尹。《史记•蔡泽列传》中云: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25 封君:受封邑称君号的人。
26 :同“逼”,逼迫、威胁之意。 27 爵:爵位。
禄:俸禄。 28 秩:官职的品级。
29 损:减少。枝官:闲冗官员。
30 奉:养。选练之士:经过选拨和训练的人。
31 期年:一年。 32 枝解:同“肢解”,古代分解四肢的一种酷刑。
33 商君:商鞅(?-公元前338),早期法家,卫国人,曾辅助秦孝公变法,卓有成效; 孝公死后被杀,现存有《商君书》。连什伍:把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互相监督;类似后世的保甲之法。
34 设告坐之过: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告发。
过:责。 35 燔(fan):烧。
36 塞:杜绝。私门:豪门个人。
请:请托。遂:进,登进,登进有功于公家的人。
劳:功劳。 37 游宦之民:不守本业钻营求官的人。
显:显扬,给予荣誉。 38 八年而薨:商鞅变法施行八年而秦孝公卒。
孝公三年商鞅变法,孝公二十四年孝公死后商鞅被杀,此作八年,疑有错误。 39 车裂:古代以车拖裂人体的一种酷刑。
40 削乱。
6.选自《韩非子》楚庄王翻译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
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
②阜:土山。
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翻译】:
楚庄王临朝执政三年,没有发布命令,也没有什么执行什么政事。右司马侍候在旁而给楚庄王打了个谜语说:“有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动翅膀,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名堂?”楚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将因此长成羽毛;不飞翔也不鸣叫,将因此观察民众的行为准则。虽然没有飞翔,飞起来必然会直冲云霄;虽然没有鸣叫,但叫起来必然会惊动人世。先生你放心吧。我知道你的用意了。”就这样过了半年,庄王便亲自处理政事。所废弃的法令有十条,所兴起的事情有九件,惩处大臣五个,提拔读书人六个,而邦国治理得很好。
7.选自《韩非子》楚庄王翻译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选自《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 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
②阜:土山。 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翻译】: 楚庄王临朝执政三年,没有发布命令,也没有什么执行什么政事。
右司马侍候在旁而给楚庄王打了个谜语说:“有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动翅膀,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名堂?”楚庄王说:“三年不动翅膀,将因此长成羽毛;不飞翔也不鸣叫,将因此观察民众的行为准则。虽然没有飞翔,飞起来必然会直冲云霄;虽然没有鸣叫,但叫起来必然会惊动人世。
先生你放心吧。我知道你的用意了。”
就这样过了半年,庄王便亲自处理政事。所废弃的法令有十条,所兴起的事情有九件,惩处大臣五个,提拔读书人六个,而邦国治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