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题2(文言文专项训练)

1.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一个题目

1.c声称

2.夫家疑之 诉于官/ 妻不服/ 举乃取猪二口/ 一杀之/ 一活之/ 而积薪烧之。

3.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的.均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

4.张举是个深明大义,机智有谋略的县官。类似的有 狄仁杰,包青天

————————————————————————————

1.有吴生者/ 老而趋势/ 偶赴广席见布衣者后至/ 略酬其揖 / 意色殊傲。

2“你刚才已经鞠过半个躬了,只希望弥补一下还我半个躬,不要再辛苦了。”

3.上文“老而趋势”中的“趋势”,可用成语“趋炎附势”来表示。

4.为人处事应该统帅踏实,不虚情假意,阿谀奉承。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狼文言文测试题,文言文二则测试题六年级

2.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阅读题带答案的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

初二语文人教实验版期中复习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A。

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guì)锐不可当(dǎng)B。 要塞(sāi)瞥见(piē)惊骇(gài)歼灭(qiān)C。

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创疤鸿蠕穷愁撩倒B。

烦躁狼籍蹒栅缭绕不绝C。琐屑皇急杀戮臭名昭著D。

簌簌颓唐案牍黄发垂髫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

业已:已经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B。

阡陌:田间小路。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①排比②对偶③比喻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C。

《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D。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7。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B。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8。

默写填空:(8分)(1)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1分)(2)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3)“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_的课文《老王》,“他”是指___________。 (1分)(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5)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感人至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2分)(6)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

(1分)9。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0。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

(共2分)(春意、春色、春风、春江)(1)_______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2)满园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_______闹。

——宋祁《玉楼春》11。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2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 12。

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把夏天的门推开了。___________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二。 阅读理解(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18题(12分)借你一个微笑(1)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2)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3)我合上教案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

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4)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5)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

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

文言文,测试题,专项,阅读

3.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试题答案:1.(1)使…信任 (2)距离,离 2.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答案不唯一)。

4.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共9分)王济字武子少有逸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1)(王济)外调任河南尹,还没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

而此时王佑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补出主语、拜、坐、见各一分,句意1分)(2)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每句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解释,既要注意本句的意思,有时又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把握。其上文说“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意思为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所以把“少”解释为“嫉妒”显然是错的,可释为:批评、轻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②是说王济与孔恂、王恂杨继等都是当时的才俊;④是指皇帝的回答;⑥是陈述王济死后人们的反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错,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的这两句,一是本材料中的,一是课内文本中。 这两句的翻译都要把握句子的特点。

第一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定语后置句式,正常句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其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属判断句,翻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属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因为”;其中“也”为判断句标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参考译文】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

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 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

被起用任命为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

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

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

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

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

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 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

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

”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的谣言,我因之常被陛下耻笑。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

皇帝默然不语。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

”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

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

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5.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6.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1.解释加点词: ⑴蛛语蚕曰 语: 对……说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热水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 固: 本来汝心之固 固:顽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 正好用它来自杀,不也愚蠢吗?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 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甘愿牺牲, 无私奉献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能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得到⑵ 吾徒相教 徒: 白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只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这个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他,不收学费。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无私相教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勤奋好学

7.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能得到老虎吗?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吕将军功名日益增长,不能不好的待他。

7.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答:前:看不起,认为他没文化只会打仗。后:看到吕蒙的知识比以前好多了,就对他十分客气十分敬重了。

8.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答:是个知错就改,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就补充,很让人佩服!

问问加点的字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题2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