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郑人买履原文)
1.郑人买履原文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2.郑人买履的原文及注释: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3.郑人买履文言文
1、(1)量长短。
(2)量好的尺码。 (3)量好的尺码。
2、(1)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 (2)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 (3)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3、道理:做事不能死守教条,要学会变通。 4、意思不一样 (2)之:到。
去。
(3)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5)之:代词,它,指脚 1、C 2、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3、徐孺子的回答妙就妙在他避开了“月亮”这一概念,而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优于对方的“月中有物”,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技巧---“偷换概念”。正是这机敏睿智使徐孺子赢得了“南州高士”的美誉。
4.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原文和翻译及注释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理论点击】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5.文言文《郑人买履》的全文和翻译
一、译文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二、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二、作品赏析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三、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人买履
6.郑人买履文言文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量。
6.而:连词,表承接。 7.置:放,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同“返”。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指座位。 为放在其凳子上。
2、“反归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指返回。为返回去取尺码。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人。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
7.文言文《郑人买履》的全文和翻译
一、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二、作品赏析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三、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人买履。
8.郑人买履的译文和原文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
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参考资料:?fr=qrl3
9.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原文和翻译及注释韩非子寓言故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理论点击】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