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文言文(能给我一篇敬老的古文吗?)
1.能给我一篇敬老的古文吗?
张良敬老 良尝〔尝〕曾。
闲〔闲〕闲暇。从容游下邳〔下邳(pī)〕地名,故址在江苏邳县东。
圯上〔圯(yí)上〕桥上。圯,桥。
有一老父〔老父(fǔ)〕年老的男子,老丈。父,通“甫”。
衣褐〔衣褐(hè)〕穿着粗布短衣。,至良所〔至良所〕走到张良所站的地方。
直〔直〕特,故意。堕其履圯下〔堕其履圯下〕把他的鞋堕落在桥下。
顾〔顾〕回头。谓良曰:“孺子下取履〔孺子下取履〕小子,下去取鞋去。
孺子,小孩子。直呼孺子,是一种不客气、不礼貌的称呼。
!”良愕然,欲殴之;为〔为(wèi)〕因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履我〕给我穿上。!”良业〔业〕已经,既然。
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以足受〕用脚受鞋,即伸出脚让张良给他穿上鞋。
笑而去。良殊①〔殊〕极其,甚为。
大惊,随目之〔随目之〕随着老父的去路,注视着他。目,注视。
父去里所〔里所〕一里来地。
所,表示约数,当“许”或“左右”讲。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良因怪之〕张良于是感到诧异。
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期〕约会。,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编〕古代的书籍是用熟皮条或绳子把一片一片的竹简联起来而成的,所以称“编”。一编即一册。
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则为王者师矣〕就可以成为帝王之师了。意思是能成为帮助帝王成就大业的人了。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谷城山〕又叫黄山,在山东东阿东北。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他〕别的,另外的。言,不复见。
旦日〔旦日〕第二天。视其书,乃《太公兵法》〔《太公兵法》〕相传是太公姜尚所著的兵书。
也。
2.退休 用古文怎么表达
致仕。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
扩展资料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仕
3.有关养老的诗句
宋人有首无题诗:劝君莫恼鬓毛斑,鬓毛斑时也自难;多少朱门少年子,被风吹上北邙山。
这首诗说,人老了不应有烦恼,一个人能活到老年,实属不易,应当高兴。有多少有钱人家的少年子弟活不到这个岁数,就被埋葬于北邙山了。
任绣怀写的《看红叶》: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这是一首为老人扬眉吐气的诗。不要以为老了就无所作为,老了也可创造业绩,老有所学,老有所成,山到秋深红更多。
古代留下许多敬老的警世名联: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这副对联警告人们,连老人都不孝顺,却去求神拜佛,如果真有神仙的话,不怪罪才怪呢。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有些人,老人在世不敬老,死了却厚葬之,这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罢了。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以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联中把历来婆媳、母妇、夫妻、父子的感情关系写得惟妙惟肖,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拿出爱女儿情的一部分去待儿媳,拿出对妻子温顺之情的一部分去爱护双亲。
别娶了媳妇忘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