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陋室铭相似的文言文(《陋室铭》相似的文言文有哪些?)
1.《陋室铭》相似的文言文有哪些?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2.类似于《陋室铭》的简单的古文,加解释哦
愚 公 移 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3.求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u,三声)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沿着小溪行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岸上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纷纷落下。渔人对看见的景象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发源的地方,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入。初进时,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土地平坦开阔,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村中人)看到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准备酒、杀了鸡做饭菜(招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村中人)问(渔人)是什么朝代了,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具体的讲述给村中人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渔人在桃花源中)逗留了几天后,就(向村里人)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起。”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桃花源这样的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原先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作者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集》。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进出桃花源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平恬静,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
4.求类似于《陋室铭》这样的表达一个人高尚情操的古诗
li古人吟诗作赋,描写对象各有不同,但无论是写景、摹人、状物、叙事、怀古,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归根到底不还是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操么。
要说专门写别人的情操高尚,那也很多:
古风·齐有倜傥生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太多了,但凡伟大的诗人和杰出的英雄,都有很多表达敬仰的优秀诗作。
5.求自己写的一篇与陋室铭相近的文言文,题目就为XX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去溜冰,寻思看言情。可以看电影,写抒情。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像溜冰,堪比游乐厅。
心里学生铭 书不在多,勤练则行。题不在难,经典则名。
斯是考试,紧绷神经。朝可赏日出,夜可观繁星。
周末两天整,分秒课中行。可以弹钢琴,阅题经。
无鸟鸣之悦耳,无书报之陶情。左出理状元,右为文首名。
父母云:“倍加努力!” 穷乡铭 星不在多,夜深则明。树不在高,春来则青。
斯是穷乡,惟吾独欣。云倚碧空净,目融田野宁。
微雨无尘滓,和风有清新。时而闻鸟莺,品虫鸣。
无霓虹之乱目,无汽笛之扰心。西南日喀则,东北兴安岭。
邑人云:“何穷之有? 老人铭 年不在低,没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
斯是居室,诗画书琴。夕阳无限好,霞光暖人心。
说学逗唱叹,样样我都行。可以浇浇花,散散心。
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别人声声叹,我却笑吟吟。
旁人云:童心未泯。 家庭铭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
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
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
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
众人云:欢乐家庭 云:混张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