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文言文翻译(虞世南传翻译成中文)

1.虞世南传翻译成中文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在继叔陈中书侍郎寄的后面,所以字伯施。性格沉静寡欲,与哥哥虞世基一同学习在吴国顾野王我十年,精思不懈怠,到几天不洗脸梳头。

文章解读多彩,任仆射徐陵,我觉得自己像自己,因此有名字。陈天嘉中,父亲虞荔最终,虞世南毁不了丧。

文皇帝高荔行,知道两个儿子都博学,派遣使者到他家看护,召为建安王府法曹参军。当时寄陷入陈实应,虞世南虽然服丧期满,仍然穿着布吃蔬菜;寄回,于是赦免了栾布吃肉。

至德初年,任西阳王。陈朝灭亡,与社会基础入隋。

虞世基文辞清劲过世南,而丰富博不到的,都名重当时,所以研究者正置两。炀帝为晋王,与秦王杨俊交往开辟的。

大业年间,累官至秘书郎。炀帝虽然喜爱他的才能,然而有陡峭正,我很用,为七品十年不变。

虞世基讨好敏得到你,日贵盛,妻妾穿着模拟王者,而世南亲贫困,一个不改。宇文化及弑帝已,时间杀社会基,而虞世南抱着号申诉请求代替,不能得到,从此哀伤过度骨瘦如柴。

跟随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命黄门侍郎。秦王消灭建德,任为府参军,转任记室,升任太子中舍人。

王登基,任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世南已经衰老,多次请求辞职,不允许,升任太子右庶子,坚决推辞改任秘书监,封为永兴县子。

虞世南外表儒谨慎,外若不胜衣,而中刚烈,论持正。太宗曾说:“我与虞世南商讨古今,有一句话失去,从来没有感到遗憾,他的诚意是这样!“贞观八年,进封为县公。

在陇右山崩,大蛇多次出现,山东及江、淮大水,皇帝担心的,以问代南,他回答说:“春秋的时候,梁山崩塌,晋侯召见伯宗问他。伯宗说:‘国主山川,所以山崩水竭,你为他不举,投降,利用回旋,撤乐,从第二,祝福和礼物礼遇呢。

’梁山,晋国的君主啊,晋侯随从的,所以没有危害。汉文帝元年,齐、楚一带二十九座山在同一天去世,洪水泛滥,诏令郡国没有贡献,施惠天下,远近融洽和睦,也不成灾。

后来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御座。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庙。

蛇应该在荒野,而进入市场,这是为奇怪啊。现在发现了蛇山泽,刚才他所居住的地方。

另外,山东暴雨,江、淮大水,恐怕有冤案枉系,该省录战俘,或许是上天的意思。“皇帝这样的,于是派遣使者赈济饥民,申挺诉讼,多被赦免。

后来彗星虚、危,历氏,我一百天,皇帝向群臣。虞世南说:“从前齐景公时,彗星出现,齐景公问晏子,我说:‘你穿过池塘唯恐不深,建台榭唯恐不高,实行刑罚唯恐不重要,因此天空出现彗星为戒啊。

景公害怕而修德’,后16天就消失了。我希望陛下不要因为功高而骄傲,不要因为太平长久而骄傲,慎终于开始,彗星虽然出现,还不值得忧虑。”

上帝说:“的确是这样,我确实没有齐景公的错误,但年十八起义,二十四平天下,不到三十岁就高位,从对三王以来,平定乱世的君主如果没有我,所以带着骄傲的,轻天下士。上天出现变化,它是这样的吗?秦始皇划除六国,隋场帝有天下的财富,最后以骄横而败亡,我怎么能不警戒吗?” 高祖逝世,皇帝陵墓一依照汉高祖长陵故事,厚送终的礼仪,于是程工程高暴,人力报告弊端。

虞世南劝谏说:古代帝王所用薄葬的人,不是不想崇尚大光显,因为亲人荣耀,然而高坟厚陇,宝具有珍贵的东西,正是因为累的啊。圣人深思熟虑,安在微薄,为长远计。

从前,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刘向上书说:“孝文化在霸陵,凄凉悲伤,对群臣说:‘唉!以北山石为椁,用纡絮斩杀陈漆其间,怎么能改变呢?张解释说。:‘让其中有可能想,虽然禁锢南山还是有矛盾;如果没有人们所想,虽然没有石椁,又何必忧虑呢?’那死的没有尽头,而国家有兴废。

孝文帝醒悟呢,于是以薄葬。又汉朝法律”,君主在位,三分天下赋税的一把进入陵墓。

武帝多年长久,等到下葬,方中不再容物。霍光不识大体,奢侈过度,其后赤眉军进入长安,破茂陵拿东西,还不能完全。

无缘无故聚集,当盗贼的作用,很没有意思啊。魏文帝为寿陵,作终制说:“尧葬在寿陵,因山为一体,没有封树、寝殿、陵园,棺材?郭足以藏骨,衣服足以朽肉。

我在这不吃饭的地方,要使易代之后不知道地方。不要把金、银、铜铁,一个用陶瓷器。

动乱以来,汉代陵墓没有不被发掘的,至于烧取玉匣金丝,退休并尽,于是不重痛吗!如果违背诏书我有改变,我被戮尸地下,死而复死,不忠不孝,使我的灵魂有知,将不会保佑你。以此作为永久的制度,藏在宗庙。”

魏文这一制度,可以说直到事情了。陛下的恩德,尧、舜做不到,而低与秦、汉君同为奢侈,这就是我之所以特别悲哀啊。

现在是坟墓如此,其中虽不藏珍宝,后世岂能和信呢?我认为霸陵依山不起坟,自然高显。现在所占地位就是平,应该依照周朝的制度为三仞高的坟墓,第二、一个不能用金、银、铜、铁,事情完毕刻石陵左,在第二看大小高低的标准,一个藏在宗庙,为子孙万世的法则,难道不好吗!书奏上,没有回复。

又上疏说:“汉家即位之初,就营建陵墓,近来十多年,远的五十年。现在用几个月的程,课几十年的事情,对于人力不太辛苦了。

汉家大郡,到了五十户万,现。

虞世南传文言文翻译,虞世南文言文阅读,蝉虞世南翻译

2.虞世南传 翻译

新唐书 虞世南传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出继叔陈中书侍郎寄之后,故字伯施。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时寄陷于陈宝应,世南虽服除,仍衣布饭蔬;寄还,乃释布啖肉。

至德初,除西阳王友。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问焉。伯宗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以礼焉。

’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后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坐。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庙。

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此所以为怪耳。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公问晏婴,婴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为戒耳。

’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灭。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慎终于初,彗虽见,犹未足忧。”

帝曰:“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划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 高祖崩,诏山陵一准汉长陵故事,厚送终礼,于是程役峻暴,人力告弊。

世南谏曰: 古帝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大光显以荣其亲,然高坟厚陇,宝具珍物,适所以累之也。圣人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为长久计。

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刘向上书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纟宁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孝文寤焉,遂以薄葬。”

又汉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之一以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比葬,方中不复容物。

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其后赤眉入长安,破茂陵取物,犹不能尽。无故聚敛,为盗之用,甚无谓也。

魏文帝为寿陵,作终制曰:“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寝殿、园邑,棺?郭足以藏骨,衣衾足以朽肉。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者,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

以为永制,藏之宗庙。”魏文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陛下之德,尧、舜所不逮,而俯与秦、汉君同为奢泰,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丘陇如此,其中虽不藏珍宝,后世岂及信乎?臣愚以为霸陵因山不起坟,自然高显。

今所卜地势即平,宜依周制为三仞之坟,明器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事讫刻石陵左,以明示大小高下之式,一藏宗庙,为子孙万世法,岂不美乎! 书奏,未报。又上疏曰:“汉家即位之初,便营陵墓,近者十余岁,远者五十年。

今以数月之程,课数十年之事,其于人力不亦劳矣。汉家大郡,户至五十万,今人众不逮往时,而功役一之,此臣所以致疑也。”

时议者颇言宜奉遗诏,于是稍稍裁抑。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合视京官职事者。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

文言文,翻译,虞世南

3.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①③ 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5分)(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参考答案】1.C2.D3.D4.(1) 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2) 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解析】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方:比,与……相比。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①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②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⑤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

所以选D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不正确,“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自己唱和的诗”。

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乞骸骨”“听”“辞” “然”“赈”“狱”。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

4.唐书虞世南传 原文及译文

《新唐书 虞世南传》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出继叔陈中书侍郎寄之后,故字伯施。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时寄陷于陈宝应,世南虽服除,仍衣布饭蔬;寄还,乃释布啖肉。

至德初,除西阳王友。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问焉。伯宗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以礼焉。

’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后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坐。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庙。

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此所以为怪耳。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公问晏婴,婴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为戒耳。

’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灭。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慎终于初,彗虽见,犹未足忧。”

帝曰:“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划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 高祖崩,诏山陵一准汉长陵故事,厚送终礼,于是程役峻暴,人力告弊。

世南谏曰: 古帝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大光显以荣其亲,然高坟厚陇,宝具珍物,适所以累之也。圣人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为长久计。

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刘向上书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纟宁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孝文寤焉,遂以薄葬。”

又汉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之一以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比葬,方中不复容物。

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其后赤眉入长安,破茂陵取物,犹不能尽。无故聚敛,为盗之用,甚无谓也。

魏文帝为寿陵,作终制曰:“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寝殿、园邑,棺?郭足以藏骨,衣衾足以朽肉。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者,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

以为永制,藏之宗庙。”魏文此制,可谓达于事矣。

陛下之德,尧、舜所不逮,而俯与秦、汉君同为奢泰,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丘陇如此,其中虽不藏珍宝,后世岂及信乎?臣愚以为霸陵因山不起坟,自然高显。

今所卜地势即平,宜依周制为三仞之坟,明器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事讫刻石陵左,以明示大小高下之式,一藏宗庙,为子孙万世法,岂不美乎! 书奏,未报。又上疏曰:“汉家即位之初,便营陵墓,近者十余岁,远者五十年。

今以数月之程,课数十年之事,其于人力不亦劳矣。汉家大郡,户至五十万,今人众不逮往时,而功役一之,此臣所以致疑也。”

时议者颇言宜奉遗诏,于是稍稍裁抑。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合视京官职事者。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后帝为诗一篇,述古。

5.唐书虞世南传 原文及译文

《新唐书 虞世南传》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出继叔陈中书侍郎寄之后,故字伯施。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时寄陷于陈宝应,世南虽服除,仍衣布饭蔬;寄还,乃释布啖肉。

至德初,除西阳王友。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问焉。伯宗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以礼焉。

’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后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坐。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庙。

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此所以为怪耳。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公问晏婴,婴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为戒耳。

’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灭。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慎终于初,彗虽见,犹未足忧。”

帝曰:“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划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 高祖崩,诏山陵一准汉长陵故事,厚送终礼,于是程役峻暴,人力告弊。

世南谏曰: 古帝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大光显以荣其亲,然高坟厚陇,宝具珍物,适所以累之也。圣人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为长久计。

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刘向上书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纟宁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孝文寤焉,遂以薄葬。”

又汉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之一以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比葬,方中不复容物。

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其后赤眉入长安,破茂陵取物,犹不能尽。无故聚敛,为盗之用,甚无谓也。

魏文帝为寿陵,作终制曰:“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寝殿、园邑,棺。

6.新唐书 列传第二十七 虞世南 翻译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字伯施。

性沉静寡欲,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灭,入隋。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徒。

宇文化及已弑帝,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问焉。伯宗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以礼焉。

’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此所以为怪耳。

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

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公问晏婴,婴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为戒耳。’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灭。

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慎终于初,彗虽见,犹未足忧。”帝曰:“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

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划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十二年,致仕,卒,年八十一,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7.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兄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的全文翻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因他过继给他的叔父——南朝陈中书侍郎虞寄为后,所以字为伯施。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

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

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看护,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当时虞寄被陈宝应劫持,虞世南虽然为父亲服丧已满期,仍然粗衣粗饭;虞寄回来以后,才换去粗布衣服,开始吃肉食。

至德初年,升为西阳王友。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

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不如世南学问渊博,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人们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任用他。

大业年间,虞世南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有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巧言花语,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一天天尊贵起来,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很贫困,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隋炀帝,请求代他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隋炀帝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

秦王季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持不就任,改为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长相儒雅温顺,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抱不动,但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

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史事,他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就因此而无限悔恨,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春秋时代,梁山发生山崩,晋侯把伯宗召来,问他该怎么办。

伯宗说:‘山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发生山崩河枯这样的灾异,君主应该放弃一切排场,换盛紧为素服,乘素帷车,撤去鼓乐,离开宫殿,另居别室,以礼祭祀山川’。梁山,是晋国的象征,晋侯按着伯宗的话去做,因此没有造成灾害。

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峰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诵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贡献,给天下人以恩惠,因此四方稳定,也没有造成灾害。后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皇帝的宝座旁边;晋惠帝时,在齐地出现三百步长的大蛇,经过街市,进入宗庙。

蛇本来应在野外草丛中,却进入街市,因此人们认为是怪异之事。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

.. 实在太长了,给个网站你 .cn/book/lswk/book/Xts1/Xts1_26.htm.cn/book/lswk/book/Xts1/Xts1_27.htm.cn/book/lswk/book/Xts1/Xts1_28.htm.cn/book/lswk/book/Xts1/Xts1_29.htm虞世南的资料全在那了 .cn/book/lswk/book/Xts1/Xts1_30.htm。

8.新唐书 列传第二十七 虞世南 翻译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因他过继给他的叔父——南朝陈中书侍郎虞寄为后,所以字为伯施。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

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

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看护,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当时虞寄被陈宝应劫持,虞世南虽然为父亲服丧已满期,仍然粗衣粗饭;虞寄回来以后,才换去粗布衣服,开始吃肉食。

至德初年,升为西阳王友。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

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不如世南学问渊博,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人们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任用他。

大业年间,虞世南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有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巧言花语,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一天天尊贵起来,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很贫困,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隋炀帝,请求代他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隋炀帝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

秦王季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持不就任,改为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长相儒雅温顺,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抱不动,但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

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史事,他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就因此而无限悔恨,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春秋时代,梁山发生山崩,晋侯把伯宗召来,问他该怎么办。

伯宗说:‘山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发生山崩河枯这样的灾异,君主应该放弃一切排场,换盛紧为素服,乘素帷车,撤去鼓乐,离开宫殿,另居别室,以礼祭祀山川’。梁山,是晋国的象征,晋侯按着伯宗的话去做,因此没有造成灾害。

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峰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诵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贡献,给天下人以恩惠,因此四方稳定,也没有造成灾害。后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皇帝的宝座旁边;晋惠帝时,在齐地出现三百步长的大蛇,经过街市,进入宗庙。

蛇本来应在野外草丛中,却进入街市,因此人们认为是怪异之事。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

..。

9.虞世南 越州余姚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①③ 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5分)(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参考答案】1.C2.D3.D4.(1) 虞世南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2) 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

【解析】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方:比,与……相比。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①是说虞世南安于贫困,有节操的;②是说虞世南对待兄长的深厚情谊的;⑤是说皇帝听从虞世南劝谏的。

所以选D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表述不正确,“此诗一传”,指皇帝写的宫体诗一旦传开,不是“自己唱和的诗”。

所以选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乞骸骨”“听”“辞” “然”“赈”“狱”。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

虞世南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