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四关真弓(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

1.苏武牧羊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注释

1.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2.武:苏武

3.幽:囚禁

4.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5.啮:咬、嚼

6.尽:都

7.羝:公羊

8.廪食:食物供应

9.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10.白:禀告

11.始:才

12.徙:迁徙

13.并:一起

14.绝:断绝

15.以为:把……当作

16.去:除去

17.使:命令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吃。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瓦器、圆顶毡帐篷。王死后,他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人盗去了苏武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河水四文言文翻译,四虹文言文翻译,交友四则文言文翻译

2.古文翻译

水经江水注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叁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汉滩,其峡盖自

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

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

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

崩滩”。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

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

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叁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 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叁峡巫峡长,猿鸣叁

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

两郡督邮争界於此。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 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

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江水

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

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

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

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 既高,加以江

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

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

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

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叁峡,

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

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 秀峰,奇构异形,

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

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

千古矣。”

整篇大意:

(一)自“江水又东迳广溪峡”至“夏后疏凿者也”

记叙三峡之首乃广溪峡。

(二)自“江水又东迳巫峡”至“盖因山为名也”

记叙巫峡因山为名。

(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至“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叙三峡四时山景。

(四)自“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至“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

记叙东界峡有奇石。

(五)自“江水又东迳流头滩”至“上水百日也”

描写流头滩上水之难。

(六)自“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至“因名曰人滩也”

记叙人滩石景。

(七)自“江水又东迳黄牛山”至“回望如一矣”

记叙黄牛山、滩附近江水纡洄。

(八)自“江水又东迳西陵峡”至“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记叙西陵峡山水之美。

文言文,翻译,四关真弓

3.《干山志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干山志①(元)杨维桢①华亭地岸海,多平原大川,其山之联络于三泖之阴者十有三,名于海内者九,其一曰干山,又九之甲也。

世传夫差王冢干将其上,故名。其形首昂脊弓,肩髀磊磊状马,又云天马。

②至正癸卯四月十有八日,洪生驾黑楼船邀予出南关,泛白龙堆北行,过沈泾,至皇父林西小溪。蛇行六七里,抵山麓。

命谢公屐蹑峻磴②。及半山麻松溪,丹室道士郭常作茗供,题诗壁间。

更肩舆上绝顶,藉盘石踞坐,俯视众山累累,如子立膝下。 佛宫老宇离立于旁,瓦次鳞鳞,杂出从树间。

桑丘麦亩,连绵错绣,俨然如辋川画苑也。鸟有婆饼焦者③,时声于耳。

冷风锵然起松,雨滴衣帽,使人肌骨惨懔。③下山,生之外氏张景良请移舟,旋山而北若干步,斗折三矢地,怪石夹插,类剖蚌拔土特起,类跳狼躣④豹,木皆鸾回凤翥。

顶悬碧萝若缕索,下有轩四程,名碧萝窗。扫榻就坐,窗洞开,野香袭人,若术芝。

良父梓山公几八秩,扶藜出,肃客,已而燕客于轩,复出子女罗拜。公躬奉觞为余寿,予复觞之日:“劫灰⑤一吹阅十年无地不烬砾公独在不劫地又时与一辈高人韵士徜徉山水谓东南之庆人福地非耶?”于是主客交欢,酒不计量,颓然就醉,不觉日在牖西。

是日,宿东崦曹氏玄修精舍。④明旦,奠云西处士墓,放舟山南,访金山卫、饿夫、郑道士,不值。

又沿流经石氏醉痴门邂逅。捉月时,李份邀予饮蠢石轩笥余谨陪饮,赋蠢石诗,书于东窗,夜乘月归,凡题某氏、某轩、某斋舍,凡若干所,入《铁雅集》。

会稽抱遗叟杨维桢试老陆乐墨书。【注】①干山:在上海松江县西北,相传春秋时吴干将在此铸剑。

又名天马山。 ②谢公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制 的一种登山木鞋,上山时收起前齿,下山时收起后齿,蹑:登。

峻磴:陡峭的山阶。 ③婆饼焦:有一种水鸟,叫声像“婆饼 焦”。

④躣:跳。 ⑤劫灰:佛教称世界遭大难为“坏劫”,起劫火毁坏世界,起火的灰烬就叫“劫灰”。

劫灰一吹:当指1253年起义军领袖张士诚占领今江浙一带的事情。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曰干山,又九之甲也 甲:天干的第一个B.泛白龙堆北行,过沈泾 泛:沿着,顺着C.公躬奉觞为余寿 寿:祝寿、拜寿D.访金山卫饿夫、郑道士,不值 值:遇见、会见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解题时应联系语境, 据词推义。 A。

甲:第一,首位。 B。

泛:漂浮。 C。

寿:祝酒、敬酒。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世传夫差王冢干将其上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①旋山而北若干步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①野香袭人,若术芝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公躬奉觞为余寿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答案:C(若:像,好似) 解析: A。

“其”:代词,这/ 代词,其中的。 B. “而”:连词,表修饰 / 连词,表目的。

D.“为”:介词,给、替 / 动词,成为。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游记,两日游程,遇道士,会隐士,奠处士,访俄夫,经醉痴门,显出干山仿佛就是荟萃遗失隐逸之流的幽僻胜境。

B.干山是一座小山,景致不多,作者也没有着力描摹形胜,而在船行纡绕中显出水乡游趣,认为其与唐代诗人王维“辋川画苑”相似,恰当地表现了干山的特点。C.本文结构严谨,每天的游程随时间的推移而展开,空间上,作者采用移步换景之法,从不同的位置和视点介绍干山的风姿。

同时,文章安排详略得当,轻重得宜。D.作者笔下的干山带有感情色彩和政治色彩,那纯自然的景物因有了人的活动便带上了社会内涵。

本文作者主要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答案:D 解析:主要情感是对隐逸生活的倾慕、赞美之情和痛恨战乱,渴望太平的心态,也有对祖国山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楚王射猎古文翻译

楚王射猎

原文:

楚王猎于云梦,使虞人驱禽兽而射之。禽飞,鹿出于王之右,麋逸于王之左。王欲引弓射之,又有鹄掠过。王注矢于弓,不知射何也。养由基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十发而十中;若置十叶于前,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也。”王曰:“何为?”养由基曰:“心不专也。”

翻译:

楚王到云梦沼泽地打猎。他派遣负责狩猎的官吏把禽兽驱赶出来并用箭射他们。鸟在天空中飞,鹿出现在了楚王的右面,麋鹿在楚王的左边奔跑。楚王想要拉弓射它们,又有一只天鹅掠过,楚王把箭停在弓上,不知道射哪个。善于射箭的人说:“我射箭,放一片叶子在几百步之外,射十次,十次都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前面,能不能射中不是我能肯定的。”楚王说:“为什么会这样?”善于射箭的人说:“是不专心(的缘故)。”

文言文翻译四关真弓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