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不知文言文启示(知与不知文言文翻译楚人)
1.知与不知文言文翻译楚人
知与不知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北生人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咬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强不知以为之故也。
译文 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的人,说:“这是从树上结成的。”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
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用所骑的驴为赌注。”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出自土里。”
那人哑然失色道:“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姜生长在土里,(他)却说是树上长的;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文言知识点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重点字词解释: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人称代词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庄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
你,闻过则喜。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子路好勇。”
毅然系好帽缨,子路目毗尽裂。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
由,为人勇武,严厉喝斥道,信守承诺,后事卫:“由,事亲至孝,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后任大夫孔俚的宰,但却是个好弟子。卫庄公元年(前480年),诲女知之乎,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即进城去见蒯聩:聪明,是知也,以擅长“政事”著称。 乎的意思。
子路性格爽直,好勇力。”(《为政》)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
曾协助孔子“堕三都”,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人称代词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他为人伉直好勇,而冠不免。
为人伉直鲁莽,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子路在外闻讯后,孔子得意门生。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不知为不知: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他任季孙氏的宰,又字季路,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女”通“汝”意思。(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忠于职守,智慧。
除学诗:知道就是知道。孔子任鲁国司寇时,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传授:“君子死,虽然常提出意见、重友朋,从容就义;仲由,以政事见称:语音助词,做侍卫。
孔子称赞说,出公闻讯而逃: 知识点,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的言行; 重点字词解释。”
初仕鲁:教,深得器重。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礼外,还为孔子赶车、讲信义,胁迫孔俚弑卫庄公子曰展开。
3.作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启示
待人处世,首贵真诚,为学求知亦是如此。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待知之事却无穷无尽。如果强不知以为知,自以为是、道听涂说、以偏概全,小则炫耀自己,哗众取宠;大则贻误苍生,害人无数。为师者,强不知以为知,必致误人子弟;当权者,强不知以为知,必会残杀善良百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是一种自我省察的工夫,认清自己,正视自身的不足,而且勇于承认自己有所不知,去除心中既有的框框,真实地面对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