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翜字谋远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褚翜字谋远,少以才干称)

1.文言文 褚翜字谋远,少以才干称

褚翜字谋远,年轻时就以有才干被称道,继承爵位任关内侯。当时长沙王司马义专权,成都王、河间王也拥兵在外,褚翜知道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后来河北发生寇乱,褚翜又回到乡里。河南尹推举褚翜管理本县事务。等到天下动乱时,褚翜召集志同道合的人,计划渡江,先转移到阳城边界住下。褚翜和荥阳太守郭秀一起保卫万氏台,郭秀不能安抚众人,与部将陈抚、郭重等结怨,于是互相攻击。褚翜担心灾祸降临,就对陈抚等人说:“大家之所以在这里,是为了逃避灾祸。现在应当合力防备贼人,幸而没有外部攻击,可是内部自己人互相攻击,这是躲开了大坑又掉落到了井里。即使郭秀确实违背了事理,也应当暂且容忍。如果不控制怨恨,城中自己溃乱,胡贼听到消息后,一定会来突然袭击。各位即使杀了郭秀,也无法防住胡贼的进犯,忧患危害很多,应当仔细考虑这件事啊。”陈抚等人悔悟,与郭秀和好。当时数万人依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兴初年,又担任梁酃司马。当时部将耿奴很得人心,于是专权跋扈,褚翜常常优待他。梁酃太傅王玄处理政事很急躁,褚翜知道他不能容下耿奴,(褚翜)于是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以一致,您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王玄听取了褚翜的意见,表面上笼络耿奴,却心怀忿恨。恰逢王玄升为陈留太守,将要出发,就把耿奴抓来杀了。耿奴的同党聚众杀死了王玄。梁酃内部动乱,徐州贼人张平等想趁机突袭。酃人惊惧疑虑,想举酃投降张平。褚翜安抚他们,众人的心意才安定下来。

成帝初年,褚翜担任左卫将军。苏峻作乱时,朝廷严密防范,任命褚翜为侍中,主管征讨等军事事务。不久朝廷军队打了败仗,司徒王导对褚翜说:“皇帝应当坐在正殿上,您可以禀告皇帝,请他赶紧出来。”褚翜就进入上大阁,亲自抱着皇帝登上太极前殿。王导登上御床抱着皇帝,褚翜和钟雅、刘超等在两旁侍立。当时百官奔逃四散,皇宫内萧条冷清。苏峻的士兵入宫后,呵斥褚翜让他退下。褚灵直立不动,呵斥他们说:“苏将军来觐见皇帝,士兵怎么能侵犯逼迫!”因此士兵不敢上殿。等到苏峻执政,依然让褚翜担任侍中。当时京城被焚烧扫荡,人口财物凋残,褚翜收集四散逃亡的百姓,很有政绩。

成康七年褚翜去世,享年67岁,追赠卫将军,谥号为穆。

2.诸翜 字谋远 太傅裒文言文翻译

供参考:

褚翜[shà](275年―341年),字谋远,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傅褚裒的堂兄[1] ,晋朝官员。褚翜以有才艺能担当重任著称。袭爵关内侯,补任冠军参军。因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洛阳陷落后,与荣阳太守郭秀保守万氏台,当时数万人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即晋王位,以褚翜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外任奋威将军、淮南内史。永昌初年(322年)之后,历任屯骑校尉、太子左卫率、左卫将军等。因平定苏峻之乱有功,被封为长平县伯,升任丹杨尹。后代庾亮任中护军,代何充任护军将军。咸康七年(341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文言文,翻译,褚翜字谋远

3.诸翜 字谋远 太傅裒文言文翻译

供参考:褚翜[shà](275年―341年),字谋远,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傅褚裒的堂兄[1] ,晋朝官员。

褚翜以有才艺能担当重任著称。袭爵关内侯,补任冠军参军。

因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洛阳陷落后,与荣阳太守郭秀保守万氏台,当时数万人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即晋王位,以褚翜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外任奋威将军、淮南内史。永昌初年(322年)之后,历任屯骑校尉、太子左卫率、左卫将军等。

因平定苏峻之乱有功,被封为长平县伯,升任丹杨尹。后代庾亮任中护军,代何充任护军将军。

咸康七年(341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4.褚翜字谋远文言文答案

褚翜[shà](275年―341年),字谋远,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傅褚裒的堂兄[1] ,晋朝官员。

褚翜以有才艺能担当重任著称。袭爵关内侯,补任冠军参军。

因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洛阳陷落后,与荣阳太守郭秀保守万氏台,当时数万人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即晋王位,以褚翜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外任奋威将军、淮南内史。永昌初年(322年)之后,历任屯骑校尉、太子左卫率、左卫将军等。

因平定苏峻之乱有功,被封为长平县伯,升任丹杨尹。后代庾亮任中护军,代何充任护军将军。

咸康七年(341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5.文言文翻译. 列传褚翜篇

供参考:褚翜[shà](275年―341年),字谋远,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傅褚裒的堂兄[1] ,晋朝官员。

褚翜以有才艺能担当重任著称。袭爵关内侯,补任冠军参军。

因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洛阳陷落后,与荣阳太守郭秀保守万氏台,当时数万人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即晋王位,以褚翜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外任奋威将军、淮南内史。永昌初年(322年)之后,历任屯骑校尉、太子左卫率、左卫将军等。

因平定苏峻之乱有功,被封为长平县伯,升任丹杨尹。后代庾亮任中护军,代何充任护军将军。

咸康七年(341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6.文言文 褚浆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门

题目写错字了。

有更详细的资料吗褚燹(sha)字谋远。(褚磐的孙子,褚頠的儿子)裒之: 褚裒(pou),字季野,生于西晋惠帝永宁二年(302年),卒于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

《晋书》卷九十三有褚裒传,说褚裒很小的时候就有十分显贵的气度,桓彝一见面就说:褚裒有皮里春秋,所以现有成语“皮里春秋”即出自褚裒的典故。谢安见了褚裒说:不用听褚裒说话,就知道他四时之气全备也。

因此谢安对褚裒特别敬重。褚裒初时任吴王文学,接着任参军,以功劳封都乡亭侯,又接着升迁司徒从事、黄门侍郎、豫章太守。

到了东晋康帝司马岳即位(343年)时被拜为侍中,升任尚书、卫将军领中书令。这时他的女儿已被封为皇后,褚裒认为在朝任职不方便,为避嫌再三要求外任,随任左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琅邪(音牙ya)诸军事,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

后来又进封为征北大将军,率兵北伐胡虏,收复失地,深得民心。有征战时褚裒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失误时也总是先检讨自己,不乱推卸责任,众将佩服。

褚裒平时特别清廉,曾经有位大官私下送礼试探,被褚裒斥责。褚裒一生忧国忧民,终因未能全部收复北方失地而悔恨不已,积劳成疾,47岁病死,朝廷追赠侍中太傅,谥曰元穆。

褚裒生二子一女,长子褚歆(音新xin),以才学盛名,任散骑常侍、秘书监。次子褚熙,不仕。

女儿为康献皇后。

7.褚翜文言文有删节阅读答题

褚翜,字谋远,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傅褚裒的堂兄[1] ,晋朝官员。

褚翜以有才艺能担当重任著称。袭爵关内侯,补任冠军参军。

因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洛阳陷落后,与荣阳太守郭秀保守万氏台,当时数万人靠褚翜得以保全。

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即晋王位,以褚翜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外任奋威将军、淮南内史。永昌初年(322年)之后,历任屯骑校尉、太子左卫率、左卫将军等。

因平定苏峻之乱有功,被封为长平县伯,升任丹杨尹。后代庾亮任中护军,代何充任护军将军。

咸康七年(341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8.文言文《狨》的翻译

原文: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如人披锦绣之服也。

极嘉者毛如金色,今之大官为暖座者是也。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

雄而小者,谓之狨奴。猎师采取者,多以桑弧檑矢射之。

其雄而有毫者,闻人犬之声,则舍群而窜。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

或于繁柯秾叶之内藏隐之。身自知茸好,猎者必取之。

其雌与奴,则缓缓旋食而传其树,殊不挥霍。知人不取之,则有携一子至一子者甚多。

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觉有药气,则折而掷之。颦眉愁沮,攀枝蹲于树巅。

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

前后呕哕,呻吟之声,与人无别。每口中涎出,则闷绝手散。

堕在半树,接得一细枝稍,悬身移时,力所不济,乃堕于地。则人犬齐到,断其命焉。

猎人求嘉者不获,则便射其雌,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掷去复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若使仁人观之,则不忍寝其皮,食其肉。

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昔邓芝射猿,其子拔其矢,以木叶塞疮。

芝曰:“吾违物性,必将死焉。”于是掷弓矢于水中。

山民无识,安知邓芝之为心乎? 译文:狨是猿猴的一种,那些雄性的,毛长一尺到一尺半,经常自己爱护它的毛,就像人穿了一套很漂亮很值钱的衣服。极好的狨毛颜色像金子,如今大官们做暖座用的就是这种毛皮。

狨生活在深山之中,一群狨动不动就成千上万。雄性且还没长大的,叫“狨奴”。

猎人捕狨,大多用桑木条做成的弓和用檑树条做成的箭射它。那些雄性而且长毛的,听到人和狗的声音,就离开群体而逃窜,抛开这个树枝,又抓到另一个树枝,行动如飞。

或者在茂密的枝叶间隐藏着。它自己知道自己的毛好,猎人一定会捉它。

那些雌性的狨和狨奴,则是慢慢地一边吃着东西一边从这树到那树,不着急因为它知道人不捉它。有许多怀里抱着一两个小崽。

那些雄性的,如果有中箭的,就把那箭拔出来闻一闻,觉出有药味,就把箭折断扔掉,皱着眉头,沮丧忧愁,攀着树枝蹲到树的最顶端。在药物发作的时候,它就开始抽搐,手脚全都抓不紧。

要掉下来的时候,却死死地抓着树枝不放,抓这个枝抓不住,又抓另一个,一直抓几十次。前前后后的全都呕吐,呻吟的声音和人一样。

每一次有涎水从口中流出来,就愁闷得松开手。掉到半树上,抓到一根细枝就不放,在半空里悬挂半天,实在支持不住了,便掉到地上来。

人和狗就同时上去,结束它的性命。猎人捉好的捉不到,就射那些雌性的。

雌性的如果中了箭,就把怀里抱的小崽扔出去。小崽扔出去又跑回来,抱着它母亲的身体。

即使跑开了,不被猎人捉获,仍会母子一块死。 如果让仁慈的人看了这场面,就会不忍心睡在它的皮上,不忍心吃它的肉。

如果没有怜悯之心,他就是铁石心肠,他这人就是禽兽。以前邓芝射母猿,猿的儿子为它把箭拔出来,用树叶把伤口塞上,邓芝说:“我违背了生物的本性,一定要死了。”

于是他把弓和箭扔到河里去。山里的老百姓没有知识,哪知道邓芝的用心呢?。

9.关于褚裒列传中一段文言文求解

接受西阳王任命,做他的助手,任吴王的文学官。辟,是诸侯王辟任僚属的意思。掾,掾吏,掾属,正是诸侯王的僚属。分封制下的诸侯王,五代唐时候的藩镇都有权自己任命助手,这既是“辟”某某为自己“掾吏”或“掾属”。“掾”还可以用来指一般地方官的助手。

历,就是经历,曾经被任命为。吴王是另一个诸侯王。文学就是文学官员,例如文学侍从、侍读之类的。

封,封侯。

迁,改任。如果不加“左”字,一般是升迁。

除,任命为。

出,离开京城,出任外地官员。

拜,任命为,一般品秩较高的京官。

镇,镇守。古代地方官一般同时处理地方政务、军务。有的地方是军事管理区,任命时可以用“镇”。

假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领,任命为。

“征讨大都督”是官名,怀疑这个官名后面缺一动

词“督”字,督五州军事。

升官的那些词没有什么固定的顺序,很多都是可以互相交换的,史书这样写,是有意的“交错其文”,也就是说,在比较短的一段文字中,故意用不同的字来表示相同的意思,以免重复。

褚翜字谋远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