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1.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三国周瑜传文言文原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
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
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
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
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还备(官亭)〔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
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
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
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
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瑜两男一女。
女。
2.文翁庐江舒人也文言文翻译
译文
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年少时喜好学习,通晓《春秋》,以庐江郡县吏的身份被提拔.汉景帝末年,担任蜀郡郡守.他为人仁爱,喜欢用感化的方法进行治理.文翁发现蜀地偏僻狭小有蛮夷风气,便想引导教化他们.他选拔明达有才能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多人,亲自诫勉,将他们派遣到京城,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律令.他还减少郡府开支,购买刀、布等蜀地物品,由计吏带着去送给博士.几年后,蜀郡学生都学成归来,文翁起用他们担任高职,依次选拔,有的人官职达到郡守刺史.
文翁又在成都街市修建学校,召来属县子弟作为学生,为他们免除徭役,成绩优异的提拔担任郡县官吏,次等的担任教民务农的乡官.文翁常常选拔学官学僮,让他们在非正式场合任职.每次出巡属县,从学校学生中挑选通晓经术行为端正的人与他一起前往,让他们传布教令,出入内府.县邑吏民见此而感到荣耀,几年后,大家都争当学校学生,有的富人甚至为求当学校学生而愿出钱.因此蜀地风气大变,蜀郡在京城学习的人与齐、鲁接近.到汉武帝时,便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郡国设立学校从文翁开始.
文翁死在蜀郡,当地吏民替他建立祠堂,每逢节气祭祀不断.直到现在,巴蜀之人喜欢艺文礼乐,也是文翁教化的结果.
3.文翁庐江舒人也文言文翻译
译文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年少时喜好学习,通晓《春秋》,以庐江郡县吏的身份被提拔.汉景帝末年,担任蜀郡郡守.他为人仁爱,喜欢用感化的方法进行治理.文翁发现蜀地偏僻狭小有蛮夷风气,便想引导教化他们.他选拔明达有才能的郡县小吏张叔等十多人,亲自诫勉,将他们派遣到京城,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有的学习律令.他还减少郡府开支,购买刀、布等蜀地物品,由计吏带着去送给博士.几年后,蜀郡学生都学成归来,文翁起用他们担任高职,依次选拔,有的人官职达到郡守刺史.文翁又在成都街市修建学校,召来属县子弟作为学生,为他们免除徭役,成绩优异的提拔担任郡县官吏,次等的担任教民务农的乡官.文翁常常选拔学官学僮,让他们在非正式场合任职.每次出巡属县,从学校学生中挑选通晓经术行为端正的人与他一起前往,让他们传布教令,出入内府.县邑吏民见此而感到荣耀,几年后,大家都争当学校学生,有的富人甚至为求当学校学生而愿出钱.因此蜀地风气大变,蜀郡在京城学习的人与齐、鲁接近.到汉武帝时,便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郡国设立学校从文翁开始.文翁死在蜀郡,当地吏民替他建立祠堂,每逢节气祭祀不断.直到现在,巴蜀之人喜欢艺文礼乐,也是文翁教化的结果。
4.周瑜字公谨,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
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人。
汉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
东吴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
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
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
“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
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
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误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个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本是糊涂帐。可能是曹操烧船自走,周瑜是侥幸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回答:周瑜的功劳并不只是赤壁一战,他是孙吴开国的关键人物。孙权曾说“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确实如此。
他在弱冠时和孙策转战江东虽然史料不太详尽,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孙策攻破黄祖上给东汉政府的《表》中,所领诸将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孙策为周瑜治馆舍,“增赐莫与为比”,并说“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可见周瑜在孙策攻伐江东时的地位和功绩了。
应该说周瑜是孙吴建国之初仅次于孙策的第二号人物,其功劳不言自明。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逐留吴,以中护军与长使张昭共掌众事”这说明孙吴政权的稳定,周瑜仍是起了决定作用。
.后来他又谏阻纳质,在赤壁战后又一眼看出寄寓的刘备之危险性,提出羁留刘备对其将“辖以攻战”之策。这些谋划后来看来无不正确,周瑜眼光之远大,谋划之犀利足以证明他是大谋略家。
.希望采纳。
5.三国志 周瑜传 全文翻译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
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任汉朝太尉。他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起义军讨伐董卓,把家迁到舒县。
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让出路南一座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堂拜见他母亲,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巧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
孙策非常高兴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进攻横江、当利全部攻克。
于是就渡江攻打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几万人。就对周瑜说:“我用这些人马攻取吴会平定山越已足够了。
你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返回。
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任太守,周瑜和周尚一起返回寿春。袁术想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任居巢县长,想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
周瑜于是就从居巢回到了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
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做建威中郎将,当即拨给军队二千人,战马五十匹。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的人都叫他周郎。
因周瑜的恩威德信在庐江很出名,就派他出去防卫牛渚,后来兼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要夺取荆州,任命周瑜做中护军,兼江夏太守,让他跟随去攻打皖县,攻克。这时得到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的美女。
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又进攻寻阳,打败刘勋,讨伐江夏,返回平定了豫章、庐陵,周瑜留下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
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
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
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
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
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
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
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为之。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
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
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
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
就取来蒙冲斗舰几十艘,装满柴草,中间灌注膏油,帷幕裹盖,上面树起牙旗,先写信通报曹操,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面,就依次一起向前驶去。
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各条船只,同时点着火。
这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着了岸上的营寨。不久,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军于是就败退,返回守卫南郡。
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周瑜和程普又进军南郡,和曹仁对峙,各自隔着长江。军队没有交锋,周瑜就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
曹仁分出兵马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
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浚统守后方,自己和吕蒙前往援救甘宁。甘宁的包围解除后,就渡过长江驻扎在北岸,约定日期和曹仁。